奇文学 > 外戚崛起 > 第十六章 上蹿下跳的傅老太太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十六章 上蹿下跳的傅老太太

小说:外戚崛起作者:大漠蓝天字数:2606字更新时间 : 2024-10-05 08:53:55
最新网址:www.qiwenxue.com

董宏的奏书洋洋洒洒,博古论今举例子的写了一大堆,刘总裁云里雾里的听了半天,总算听懂了背后的意思。

董宏建议给刘总裁的父母上尊号,追授一个皇帝、皇后之类的称号。

刘总裁当然非常愿意,给自己父母脸上贴金的事情,又不用花钱,拿国家的权利给自己办事,哪有不乐意的道理。

他是乐意了,可有人不乐意,而且屁股还没有坐稳皇位的他,乐意的实际作用也不大。

王莽联合左将军师丹一起杀鸡儆猴,开始收拾董宏这个投机者。

大家的意思很明显,尊号不是乱封的,更不是想封就能封,学艺不精就不要乱显摆,哪凉快哪呆着去,你算老几?

刘总裁还想据理力争,可看着朝臣摩拳擦掌的样子,最终败下阵来,无奈的宣布暂时搁置这项提议。

刘总裁与王氏外戚为主的朝臣的第一次交锋以失败告终。

作为始作俑者的董宏自然没啥好下场。

于是,董宏就变成了老百姓。

在翟方进自杀后又重新启用为尚书的陈咸看到王莽担任辅政大臣,反正来来回回这么多次,都没自己啥事,干脆辞官不做,回家整理律令,读书学习去了。

这次陈咸辞职是真的心灰意冷了,蹉跎半生,五起五落,看透了朝廷上的尔虞我诈,他只想余生读读书、写写字,一杯清茶了残生,最后得以善终。

明白事情还是要慢慢来的刘总裁还没说话,可傅老太太不干了。

现在是自己的孙子当家做主,还不是想吃甜的吃甜的,想吃咸的吃咸的。

傅老太太找到刘总裁死活要给她分一个尊号,撒泼打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无奈的刘总裁禀告王政君同意后,尊定陶恭王刘康为“恭皇”,傅老太太为“恭皇太后”,生母丁姬为“恭皇后”,分别设置左右詹事,封赏食邑按照皇太后、皇后的待遇执行,父亲为“崇祖侯”,恭皇后的父亲为“褒德侯”。

傅老太太还是不满意,原因就出在这个“恭”字上。

在我们看来,不就一个字嘛,多一个少一个有什么关系,反正都是追封为皇帝,只要尊号是皇帝皇后就行了。

事实上这个大有讲究,加了这个“恭”字,就表明他们不是正统皇族一脉出身,虽然你孙子现在是皇帝,可你们不是皇族,就是一个诸侯王。

你孙子是你孙子,你们是你们,这是两码事。

不过,这次傅老太太虽然不满意,也没有再闹。

原因是,一方面她还远在诸侯国,不在京城,闹起来距离上不占优势。另外一个是她还有七大姑八大姨要通过闹的方式去解决。

王莽等人坚决反对,是因为涉及了正统这个关键问题。

事实上刘总裁当了这个皇帝,就已经把亲爹弄没了,他被过继给了刘老板,是以刘老板儿子的身份继承皇位,亲爹这时候就是一个亲戚,要是关系不好,连路人甲都算不上。

亲爹都没了,亲爹的亲戚更是靠边站。

王莽这些人就是要坚决维护刘总裁刘老板儿子的身份,只有这样,王家就是当仁不让的正统外戚,理所当然的行使辅政的权利。

丢失了这个身份,让刘总裁找到了亲爹,那辅政的外戚就要换人了。

既然给了尊号,那就要给傅老太太安排一个住的地方,当时王政君住在长乐宫,而傅老太太住在定陶国的官邸。

王莽的秉持一贯作风,让老太太回她原来的家,定陶国。

丞相孔光知道傅老太太的德行,担心住的地方距离刘总裁太近,干扰朝政,提议新修建行宫。

大司空何武说新修建宫殿太浪费,不如住在闲置的北宫,刘总裁同意了何武的意见。

王莽这个生气啊,何武这家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明明知道傅老太太对刘总裁影响很大,北宫和刘总裁的未央宫之间有一条通道,现在住在那里,要是不干政,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

果然不出王莽所料,要是浪费了这么好的地理位置,她就不是傅老太太了。

傅老太太颤颤巍巍不厌其烦的早晚都跑去刘总裁的那里闹腾,不达到七大姑八大姨封侯的目的誓不罢休。

在老太太不断纠缠下,傅家外戚势力快速崛起,分别封了子侄傅喜大司马,封为高武侯;傅晏大司马,封为孔乡侯;傅商封为汝昌侯;傅老太太同母异父弟弟的儿子郑业为阳信侯。

郑氏、傅氏家族中一共有六人封侯,两人任大司马,六人做到九卿、俸禄二千石,还有十几个人做了侍中一类的官职,一时间朝堂上大量充斥着傅家子弟。

王氏外戚的势力大受打击,王政君对朝政的影响也不断减弱,搞不明白刘总裁内心真实想法的王氏外戚惴惴不安,想了个办法试探刘总裁的意思。

接连斗争失利的王莽,在王政君的授意下,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上书向刘总裁辞职。

这一招是屡见不鲜,就这篇文章中使用这招的人就不在少数,王莽当然也不是真的想要辞职,即使朝廷中有了大量的傅家子弟,可大多数都是王氏外戚的人,更不要说地方上了,所以这时候的王氏外戚依然占有绝对的优势。

果然看到王莽辞职书的刘总裁慌了,这才刚上任,屁股都没有坐热,辅政大臣就不干了,这样下去这么多的事情谁干,更何况这些王氏亲族和附从的势力不一定买他的账,所以,王莽这时候绝对不能辞职,要打发他也要等自己熟悉完了情况。

于是他决定不让王莽辞职,安抚一下,让他继续好好干工作。

刘总裁派了卫尉傅喜传达了他很相信王莽,王莽干事也很尽心,让王莽继续干活之类的意思。

王莽猜不透刘总裁的是真心还是假客气,把王政君搬了出来,推脱说辞职是王政君的意思,他也不敢违背王政君的意思,只能听从安排。

无奈的刘总裁安排孔光、师丹、傅喜又去请示王政君的意思,王政君知道刘总裁这是真心想要挽留王莽,于是安排王莽重新开始理政。

逐渐适应皇帝位置的刘总裁决定改变外戚辅政的局面,皇位是自己的,天下也是自己的,为什么要让别人替自己来做主,我的主自己做。

刘总裁要好好行使一下权利,享受一下皇帝的快乐,和刘老板不同,刘总裁在当定陶王的时候就不喜欢唱歌跳舞这类的东西,于是把存在多年的宫廷乐队给解散了(罢乐府官),顺带着罢免了一项高官的特权,就是高官子弟凭借父辈的身份直接当官的制度(除任子令),把宫中掖挺三十岁以下的宫女允许出嫁,五十岁以上的官奴婢赦免了。

摩拳擦掌的刘总裁接受了师丹、孔光、大司何武等部分大臣限制豪强大族兼并土地,畜养奴婢的限田限奴方案,规定列侯、公主、关内侯、官吏以私人名义占有的土地都不超过三十顷。诸侯王的奴婢为二百人,列侯、公主的奴婢为一百人,关内侯、官吏的奴婢为三十人。

限定了三年的时间进行整改,整改不到位的,时间过了以后一律没收。

这项法令触动了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所有人的一致反对,反对最激烈的就是新进的官僚丁氏和傅氏两家外戚,这些人才要开始享受权利的好处,当然非常抵制。

改革无效的刘总裁很无奈,只能让倡议者师丹背了锅,师丹被免了职。

师丹免职的实际意义是为了刘总裁背了两口锅,一口锅是因为改革失败,另外一口锅是刘总裁为了安抚傅老太太。

try{ggauto();} catch(ex){}

因为这时候的傅老太太又提出重新议定尊号,要求和王政君尊号一样。

刘总裁内心是十分愿意的,毕竟现在当家做主,为自家人谋点政治福利无可厚非,而且按照傅老太太的要求去掉尊号里面的“定陶”二字后,刘总裁一脉就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皇族,他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亲爹。

可偏偏师丹、孔光、傅喜三人坚决反对。

刘老板先收拾了师丹,就是为了给傅喜和孔光提个醒,告诉他们这不仅仅是傅老太太的意思,更主要是他的意思,你们两个要识时务。

可孔光和傅喜这两个一根筋,始终都是一个态度,坚决反对。

这也为后续二人的罢官埋下了伏笔。

这时候的王莽很郁闷,刘总裁虽然极力挽留他这个王氏外戚的代表,但是权利收归的差不多了,刘总裁自己当家做主了,即使商量事情也找孔光、何武、傅喜,不找自己,名义上是辅政大臣,实际上是闲人一个。

这天,刘总裁兴致大发,打算在宫内举办大型宴会,无事可干的王莽慢悠悠的在设置的会场乱逛,走到前排看到两个设置一样豪华的座位,问了太监才知道一个是王政君的,一个是傅老太太的。

王莽气不打一处来,呵斥太监,傅老太婆算个什么东西,以前是个小妾,现在不过是一个诸侯国的太后,有什么资格和王政君并驾齐驱,把位置往后面移。

听到王莽的话,一个人默不作声,偷偷跑去告诉了傅老太太。

傅老太太炸了,这还了得,一个王家晚辈也敢欺负到他的头上来,王家欺负她还欺负的不够惨嘛,当初皇后的位置本来就是她的,被王政君抢了去,现在自己的孙子当皇帝,自己连个前面的位置都坐不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孰可忍,她也绝对不会忍,干脆撂挑子不去了。

迟迟等不到傅老太太到来的刘总裁,只能自己亲自去请,不光没请动傅老太太,还招了一顿臭骂。

傅老太太因为这件事彻底得罪死了王莽,善于权谋的王莽在后续重新掌权后狠狠地报复了傅老太太一把。

这件事情过了之后,王政君明显的意识到属于王氏外戚专权的时候过了,傅氏外戚势力已经逐渐壮大,暂避其锋芒才是长久之道,于是指示王莽再次辞职。

王莽也知道这次彻底得罪狠了傅氏外戚,尤其是睚眦必报的傅老太太,虽然继续待着有王政君的庇护,不至于有性命之忧,但整天闲置也没有任何意义,更何况还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

再次向刘总裁辞职。

果然不出所料,这次刘总裁并没有阻拦,而是很痛快的给了同意了王莽的请求。

无数的经验证明,雪中送炭的人少,落井下石的人比比皆是。

朱博就是这样一个人。

这既是一个投机者,也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不顾和王莽以前关系好的情谊,趁机狠狠踩了王莽一脚。上报刘总裁王莽当初反对给刘康加尊号,亏了刘总裁的孝道,要撤销王莽的爵位,免为老百姓。

刘总裁鉴于王莽在朝中还有很多支持者,看在王政君的面子上,并没有撤销王莽的爵位,而是诏令王莽回到自己的封国南阳。

自此,王莽短暂的远离了权力中心。

王莽因为一个小小的座位先后之争,丢掉了好不容易获得的辅政职位。看起来很不值得,事实上这个座位之争背后大有深意。

表面看就是在庆典上谁坐前面谁坐后面的问题,实质上隐含的意义远远不是这样,其背后是名位的问题。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如果王政君和傅老太太的并驾齐驱,这无疑给群臣一个信号,这两个人名位是一样的,傅老太太可以利用这一个信号争取更多的权利,安插更多傅氏外戚,王政君一直以来超然的地位就会动摇,甚至于被傅老太太取代,毕竟现在当家做主的是人家的孙子,这是王莽绝对不能容忍的。

所以他宁愿丢官,也不能让群臣产生这种错误的信号。

王莽丢官后,王氏外戚势力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侍中王邑、射声校尉王邯贬出了京城,退休的王根被打发到了封国,成都侯王况被免成了老百姓,王氏外戚推荐的不少官员大多数都被免了职,王氏外戚的势力大大的削弱了。

公元前5年,王莽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南阳。

回到封地的王莽断绝了和朝廷的往来,优哉游哉的过着田园生活,每天读读书、喝喝茶,睡觉睡到自然醒,醒来后巡视一圈自己的封地,然后去串串门,聊聊天。

回家后继续读书、喝茶、睡觉。

【被罢免和不作为是两回事】

王莽打算就此退休?不是的,这一切都是假象。

王莽深知自己是傅老太太的眼中钉、肉中刺,想要明哲保身,只有淡化自己的影响,把自己深藏在角落里,营造出一副全然不关心朝政的样子,才能避开傅氏外戚的关注。

当然了也不能完全淡出,如果没有人记得他了,就完全没有返回政坛的希望了。

这看起来是一个相互矛盾的命题,可难不倒聪明的王莽,他完美的找到了两者的契合点,那就是避开政治,淡化政治的影响,美化德行,扩大名声的影响。

不久,他儿子给他创造了一个完美的机会。

王莽的二儿子王获在家里杀死了一个婢女,在当时的社会,婢女是私有财产,主人可以随意的处置婢女,甚至于提前向当地部门报备后杀了也正常。没有报备杀了的话,缴纳罚金就可以了。

这么低的犯罪成本,导致王获也无所谓,杀了就杀了,没啥了不起的,又不是没钱,拿钱买命在他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可他忘了这是他的想法,王莽有自己的想法。

王莽很具有现代法律意识,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对儿子王获的处罚也很直接,你自杀吧。

王获震惊的看着这个突然间变得很陌生的父亲,一脸的不可置信,苦苦哀求也无济于事,母亲的哀求也无济于事。

王获知道王莽已经铁了心,没有人能够改变这个心如铁石人的决定。

于是,王获自杀了。

这件事在朝堂上和民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臣们赞扬王莽大公无私,民间赞扬王莽爱民胜子,王莽确实达到了塑造美名的目的。

仅仅这一项轰动远远不能让王莽满足,他还要打造爱才的人设。

这次他盯上了自己封国的国相孔休,看到孔休脸上有块疤痕,王莽给孔休送了一块玉,说用玉摩擦可以消除疤痕,孔休觉得太贵重,坚决推辞不要。

王莽想要送的东西就一定会想办法送出去,既然孔休嫌弃玉贵重,那就让它变得不贵重,王莽直接摔碎了玉,送给了孔休。

孔休是一个在历史上并不出名的人物,关于他的记载也仅仅是因为王莽的这次送玉行为,但这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物,通过这件事他看清了王莽的为人,那就是为达到目的不择一切手段,这样的人物一旦掌握大权,不是治世能臣,就是乱世奸雄。

所以,他决定敬而远之。

基于这个决定,除了日常的工作交流,其余时间孔休都躲得王莽远远的,在王莽重新担任大司马,征召孔休的时候,孔休吐血称病,并没有去任职,也使得他得以善终。

回到封国的王莽不知道的是,朝廷中一出好戏正在上演。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