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吹响了崛起的号角】
上午九点多,餐厅内的餐桌上,霍耀文一边吃着安娜给他剥好的鸡蛋,一边看着今天的报纸。不出意外,各大报纸的头版新闻,还是以包船王收购九龙仓为主。不过这次价格却是比前两天都要高出不少,怡和洋行那边已经把价格给抬到了95元。
尽管不是支付现金,但用九龙仓的股票换取价值95元的置地股票,还是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看到报纸上的成交量,霍耀文很是无奈,怎么还有这种吃了亏不长记性的人。
73年怡和洋行同样是用置地股票换取牛奶公司的股票,这才导致周爵士丢失祖产,连带着促成股灾的加速爆发,让无数股民损失惨重。跳楼的跳楼,自杀的自杀,更是连九龙证劵交易所都被人炸了,怎么这么大的一个事件,才过去了七年的时间,这些人就都忘记了?
摇了摇脑袋,对于这些同意换股人的想法,霍耀文实在摸不透,或许他们都奔着搏一搏的念头才会作出这个决定的吧。
只可惜,要不了两年,中英谈判后,置地地产就会因为楼价地价的暴跌,从而险些破产倒闭。这些同意此时换置地股票的人,迟早会哭出来的。
此刻坐在对面的霍成才忽然道:“耀文啊。”
霍耀文抬头望去,见父亲一脸思酿的表情,好奇地问道:“怎么了爸?”
霍成才看了看儿子,又瞥了眼坐在其旁边喂小宝小虎吃饭的安娜,欲言又止的模样,看着就让人纠结。
片刻,霍成才摇摇头道:“没什么,就是早上收到内地那边的来信,你三爷爷说想把你四婶家的两个女儿给送到食品厂工作。”
“淑仪和淑芬?”霍耀文眉毛一挑,琢磨了片刻,摇摇头道:“淑仪、淑芬还小吧,我感觉应该再多读几年书,哪怕考不上大学考个专科也不错。”
阿嫲接过话,说道:“这个你三爷爷也清楚,信里面说的很清楚,他也是想让这两丫头多读几年书才考虑工作的问题。只是淑仪和淑芬学习不好,你四婶就是看这两丫头学不出来,才拜托三爷爷写信过来的。”
学不出来,这个属于个人资质的问题,霍耀文也没办法去解决,想来既然三爷爷写信过来,肯定是考虑过的,想到这里,他问道:“淑仪和淑芬中学毕业了没?”
“没,就读到初小毕业。”
阿嫲说完,怕霍耀文听不懂初小是什么,解释道:“初小就是小学毕业。”
别看只是小学毕业,实际上这个年代能完整读到小学毕业的人并不多,要不是霍家早年也算是书香门地,家里读过书的长辈有很多,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恐怕这两丫头还没读书的机会。
“那就让淑仪和淑芬跟着耀光和惠英后面见见世面。”
霍耀文想了想,还是没答应给两个堂妹安排厂里面的工作。
别看霍耀文给中山食品厂的待遇很好,每个月七七八八的费用加在一起能有二十来块钱,比目前国内大部分人的工资都要高,但终归是没什么前途。
还不如让这两丫头跟在霍耀光和霍惠英的后面干干杂活、跑跑腿,见见世面,以后有什么好点适合她俩的工作再安排也不迟。
“这个好,让淑仪和淑芬跟在耀光后面跑跑腿,干点轻巧点的活。”阿嫲听完孙子的话,也是很满意霍耀文的这个安排。自家人富贵了,不求能给几个侄孙辈的人谋个肥差,最起码也应该给个好点的差事。
“嗯嗯,耀文这个安排好,等会儿我就回信给老家那边。”霍成才也不是太想让侄女到食品厂上班做一个普通的工人。
这事要是传出去了,外人可不会想缘由,只会认为是霍成才一家人太苛刻,连自家直系亲属都只给安排到厂里面当个厂妹,想来这家人对旁人恐怕会更刻薄。
……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圣诞节后又马上到了元旦佳节,还在霍耀文一家人开开心心的过元旦的时候,包船王那边终于是抵不住压力,又再次约霍耀文出来饮茶。
这回约来饮茶,包船王没有像之前那样想要磨一磨霍耀文的耐心,直接答应了霍耀文之前的合作方式,以包船王帮助霍耀文成为汇丰董事为前提,以现价85.3块的价格,将1200万股九龙仓股票纳入囊中。
虽然这个价格要比上个月霍耀文提出合作时的价格高了5块钱左右,但此一时彼一时,一面是包船王的急迫,另外一方面就是九龙仓价格上涨的势头太快了。
怡和洋行目前给的是95元换股方案,包船王不得不对外以现金100元的价格来收购九龙仓股票。
只是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包船王给出的收购价从90元飙升到了100元,看似只多了微不足道的十块钱,可这不是一股两股,而是成百上千万的股数。
这么庞大的基数下,收购价哪怕多出一毛钱,都是要额外付出几百万的现金,更别说一下子多出十块,这可是要额外付出上亿港元,包船王真的不敢再继续拖下去了。
try{ggauto();} catch(ex){}
包船王的急切心理,也造成这次合作的达成非常迅速,当天与霍耀文沟通好,下午就安排来律师来起草合同。
待双方看完合同无误,签署好各自的名字后,包船王直接一个电话打给了汇丰银行那边,让他们直接将10.236亿打到了霍耀文私人账户上。
“霍生,我公司还有事,就不多陪你饮茶了。不管霍生你什么时候开始行动,随时打电话给我。”
拿到霍耀文手上的1200万股,包船王急着回去做收购九龙仓最后的收尾工作。
“好的。”
现在不是谈入股汇丰的时候,如今包船王急着回去处理九龙仓后续事宜,霍耀文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从中作梗,遂起身与包船王握手告辞,临别前他笑道:“包先生,那晚辈在这就提前祝您一帆风顺,早日拿下九龙仓,搓一搓这些英资洋行,扬我华商威风了!”
“哈哈,要是没霍生的帮忙,我恐怕就会被置地给拖死了。等我收购了九龙仓,到时必请霍生饮酒。”包船王爽朗大笑,有了这1200万股,他对收购九龙仓充满了信心。
“好说好说。”
片刻,霍耀文目送包船王匆匆离去。心里却是在想着该如何入股汇丰,要知道“汇丰条例”是规定“不允许单个股东不得持有超过1%的资本”。
但这个条例并不是绝对的,后面还有一段;“除非获得董事局认可,否则任何人在任何时间,无权登记超过当时已发行资本的1%的持有人,也无权拥有超过当时已发行资本的1%的权益股本,董事局可随时要求任何股东作出法定声明,或提出其足以确定该股东已遵守本条规定的其他证据。”
简单点讲,这条“汇丰条例”的意思,就是说单个股东不能持有超过1%的股份,想要超过这个限定,就必须要经过董事局的同意。
这也是为什么霍耀文找上包船王的原因之一。
后续,霍耀文还会多联系几个可以合作的汇丰董事,好为日后自己入股汇丰,不会因为这条条例从而受到董事局的限制。
……
1980年1月11日。
“九龙仓争夺战”这个持续了大半年的收购战,已经逐渐的步入了尾声。当包船王再收购了霍耀文1200万股后,又联系了几个九龙仓小股东,增持九龙仓股份到45%的时候,怡和洋行见大势已去,索性直接将他们持有的21%股份全部打包以12亿的价格卖给了包船王。
至此,这场轰动全港的“九龙仓收购大战”正式告一段落。
《香港观察报》在最新一期的头版给出了这样一个标题:“谈笑间集资二十亿,世界船王终得九龙仓!”
一时间,普通人纷纷以包船王收购英资九龙仓这个壮举引以为豪,这场持续了大半年的收购战,可以说不光是收购双方的明争暗斗,其中的惊心动魄外界自然不知,但香港普通人对这场收购大战的第一印象和想法,那就是包船王成功了!
成功的收购了以往不可一世的怡和洋行旗下的九龙仓,哪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这一战彻底的拉开了早已日渐衰败的英资洋行们的遮羞布。
让华商乃至于普通人在这一刻,终于明白,原来曾经叱咤香港百年的英资洋行,已经如同他们的祖国一样,开始日落西山。
新的光芒,在东方冉冉升起。
作为一向喜欢鼓吹自家老板的《东方日报》,自然没有放过这个好机会,李道光连忙找来精通吹捧之道的撰稿人,写下了一篇连霍耀文看着都脸红的文章。
“如果说包船王斥资二十多亿港元收购了置地地产旗下的九龙仓,是拉开了英资四大洋行之一怡和洋行的遮羞布。
那么五年前寰宇集团董事长霍耀文先生豪掷千金,一举成为和记洋行的最大股东,更是将百年黄埔船坞纳入和记洋行,改名为和记黄埔,这个壮举可以说是彻底终结了垄断香港百年之久的四大洋行的时代。
我想如果后世有人想要写一本有关香港历史的书籍,可以没有政界要员,可以没有商界大佬,但必须要有霍耀文和包船王。
因为这二人,一个是终结了四大洋行的时代,一个是拉开了英资最后的遮羞布。这两人,彻底宣告了英资洋行不可避免的衰败,同时吹起了华商资本崛起的号角!
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充满了对未知的迷惑和困扰,但不管如何,你我都是幸运的,因为我们都亲眼见证了这个足以改变未来香港命运走向的壮举!”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