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棋王(附录:《宝积经》23)
山村棋王
永安溪边有个山村。
依山傍水,七八十户人家,棋风甚盛。
村中棋艺最出众者要数矮三丁,本姓丁,排行第三,人长得不高,故人称矮三丁。
矮三丁棋艺高超,尤善使双炮,山村无人可敌,人称棋王。
棋王还有一个坏习惯,一般情况下,右边的车绝对不动,除非你棋艺超过他。
起这个习惯,还有一个故事在前后呢!
棋王早年是一个标准农家把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侍候老爷子似的。
岂知到了棋王娶妻的年龄,竟连遭败运,种稻发瘟,种麦颗粒无收,养猪生病,做生意亏本。
。。棋王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长叹道:人生如棋,难测也!
于是沉湎棋中,不思进取,错过了娶亲佳期,成了大龄光棍。
一,棋王逛市,与一老者对弈,那老者善使双车,但连下十八盘,败了十五盘。
老者长叹:你善使双炮,女善用双马,炮马联合,下无敌!
怎么你女儿也会下棋?
你若有兴趣,可到寒舍一访。
棋王随老者来到其家,与其女马莲大战三十局,竟不能分出高低。
同时了解到马莲同前夫刚离婚,正待守闺中,顿生爱意。
经老者撮合,二人成了夫妻。
此后,夫妻二人,马炮联合,下无担
不久,老者亡故。棋王为了纪念他,以不动用车以示敬意。
棋王娶了马莲之后,家业大旺,马莲甚有经营头脑,家侍弄得令人妨忌,棋王口出大言:遭
到嫉妒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我有值得人家嫉妒的地方。
从此,棋王棋艺大进。
美中不足的是马莲未能生育,一查原因,竟是棋王和马莲都有病,已丧失生育能力。
棋王大哭了三,罢棋三个月。
后来收养了一个女儿,取名丁飞萍。丁飞萍长大后,也很喜欢下棋,尤擅用兵,出神入化,令
人防不胜防。
丁飞萍六岁时,棋王卷入一场偷树风波,被长驻村中的林业工作队抓走关进了黑房子。
马莲连夜来同工作队队长车灵光理论,因为棋王是无辜的。
车灵光一边笑脸相迎,一边关上大门上了保险,眼露虎狼之色,霎时扑向马莲。
马莲躲到八仙桌后,大叫救命!
谁知道:不灵,地不应!
忽然,马莲看见桌上置有一棋,于是计上心头。
马莲强作笑语:车队长,咱们来用棋赌一回,如果我输了,今晚便服了你;如果我赢了,对不
起,马上放了我丈夫出来。车队长,怎么样?
车灵光不是本村人,不知马莲底细,当下大喜:好!今晚你死定了!
于是二人大战十局,车灵光七败三和,输得心服口服,当夜放了棋王。
后来有人传,车灵光精通双车走法,而马莲杀败了他,棋王不动右车是为了不忘这件事,这种
传闻也有道理。
后来,丁飞萍长大,爱上了一个爱走围棋的伙子车黑白。
棋王夫妻死活不肯,原因倒不是车黑白不爱下象棋,因为车黑白的老子就是车灵光!
车灵光是大仇人,大恶人!
棋王下了死命令:若要娶走我女,必须同时具备二个条件一是棋艺超过我,二是车灵光死后。
学棋难,学围棋改学象棋更难!车黑白痛下决心,拜师学艺,尽力超过棋王。
要车灵光死更难,因为他身健如牛,再活二十年也不难,难道我要等二十年不成?
一年后,车黑白与棋王大战了十局,一胜九和,险胜棋王!
棋王长叹:后生可畏,子你才是棋王!
这时,车黑白的妹妹车红象大哭来报:父亲被车撞伤,危在旦夕!
棋王大叫:快,去看看他!竟忘了车灵光是大仇人、大恶人。
众人赶至,车灵光已回光返照,口不能语,但双目未瞑。
棋王将丁飞萍、车黑白拉成一起,又用手指了指马莲,然后点零头,于是车灵光闭上了双目
,面目安祥,徽露笑容。
一笑泯恩仇!
下事竟会如此!
这样,车黑白顺利娶走了丁飞萍。
附录:《宝积经》23
第二十三期
我空观、法空观、缘起观,是菩萨正观真实的三个角度。为了加深对空的理解,使得空义更加明了,佛陀就“空”的深层含义,进一步对迦叶进行了强调。
菩萨的真实正观
复次,迦叶,真实观者,不以空故令诸法空,但法性自空;不以无相故令法无相,但法自无相;
不以无愿令法无愿,但法自无愿;不以无起、无生、无我、无取、无性故,令法无起、无取、无性,但法自无起、无取、无性。如是观者,是名实观。
菩萨真实观察事物,并不是用空的三昧定力施加在事物上而令诸法成为空,而是一切诸法本性自空;
try{ggauto();} catch(ex){}
也不是以无相三昧力,令事物显为无相,而是一切诸法本来无自相;也不是以无愿观力而令事物无愿,而是一切诸法本自无愿;
不是人为地将无起、无生、无取、无性施加于诸法上,令其无起、无生、无取、无性,而是诸法自身无起、无生、无取、无性。能够以这样的方式来观察,便是真实正观了。
从法空到人空
复次,迦叶,非无人故名曰为空,但空自空,前际空、后际空、中际亦空。当依于空,莫依于人!
以上的是诸法空性本来现成,没有任何人为加工的痕迹。法空这样,人空的道理同样如此。并不是以无我观力,先灭去了人,才我空,而是空是自性空。
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之中,前际是空,后际是空,中际也是空。应当依于本然如茨空性修行,真实地观察到过去我不可得、现在我不可得、未来我不可得,于三世中求我不可得,真正地依于空性,而不是依于饶主观臆断。
接下来,佛陀从多角度进一步指出了菩萨应有的正确的观空态度。
菩萨应有的正确的观空态度
若以得空便依于空,是于佛法则为退堕。如是,迦叶,宁起我见积若须弥,非以空见起增上慢。所以者何?一切诸见以空得脱,若起空见则不可除。
倘若大家以为有空相可得可证,而依着于此空,那就在佛法上不但没有进步,反而会有所退堕了!
因此,佛陀指出:“宁起我见积若须弥,非以空见起增上慢”。也就是宁起肯定自我的见解像须弥山那样高大,也决不要因为起执空的见解,而导致增上慢的出现。为什么呢?
因为一切关于实有的偏见尚可以用空见来克服;而一旦产生了关于空的偏见,则没有别的东西来消除了。
因为有了我见,尽管不能获得解脱,但是并不妨碍广修人善业;而执着有空,就很可能不再勇于为善,最终可能会退失菩提心。
而且,我见无论多么大,还可以用“空”来化导破除,引入空的自证。执着“空见”却不行,这种人不可能再以空来化导解除,也不能以有来解除空见。
所以龙树菩萨在中观论中提出:“如来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可见执着空见的后果是多么严重。
医师喻
“迦叶,譬如医师授药令病扰动,是药在内而不出者。于意云何?如是病人宁得差不?”
“不也,世尊。”
“是药不出,其病转增。如是,迦叶,一切诸见唯空能灭,若起空见则不可除。”
关于执着空见的人,佛陀举了个例子:就好比医生给人治病,让病人服药,是为了削弱以至克服疾病;但如果药毒聚集在体内不能排出,那么在你看来这个病人能算是痊愈了吗?
迦叶回答:“不能,世尊,这药毒若不能排出,只能他的病更转严重了”。
佛陀于是指出:“迦叶啊!一切种类的见解,只有空观才能加以消灭;如果又起了空见,这空见的毛病就不是轻易可以消除的了”。
就好像药留在体内排不出来,那就会对身体起到副作用,反而加重了病情,甚至会达到无药可治的程度。
畏空喻
“譬如有人怖畏虚空,悲嗥椎胸,作如是言:‘我舍虚空。’于意云何?是虚空者可舍离不?”
“不也,世尊。”
“如是,迦叶,若畏空法,我是人狂乱失心。所以者何?常行空中而畏于空。”
执着空见的人,就好比有人害怕虚空,以至捶胸顿足、号啕大叫:我要舍弃虚空。以这种方式,能够舍弃虚空吗?
显然这是痴人梦。害怕一切归于空无而拼命执着空见的人,心意狂乱,已经丧失了理智。为什么呢?因为这种人本来就置身于物理的空性之中,却偏偏要害怕空性的存在。
画师喻
譬如画师自手画作夜叉鬼像,见已怖畏迷闷躄地;一切凡夫亦复如是,自造色声香味触故,往来生死受诸苦恼而不自觉。
执着空见的人,就好像有的绘画师,自己亲手画出了相貌凶恶的夜叉鬼的画像,但他自己见了这夜叉鬼的画像仍然觉得非常恐怖,甚至会吓昏过去、跌倒在地。
一切凡夫不也是这样吗?色、声、香、味、触等等的存在,本来就是众生从业所感的幻相,本性空寂,但是众生不明白这个道理,妄执为实有,从而不断起惑造业、流转生死,尽管如此,众生并不能真正从心理上自我觉知。
幻师喻
譬如幻师作幻人已,还自残食;行道比丘亦复如是,有所观法皆空、皆寂无有坚固,是观亦空。
执着空见的人,就好像幻术师一样,施行幻术,变幻出狮、虎、热,结果这些东西却自相残食,以幻害幻、以幻食幻,其实本自一无所有;
修行佛道的比丘也是这样,他所看到的境界,都是缘起性空而归于寂灭的,没有丝毫的坚实牢固自性可寻;与此同时,那个所谓的能够观察外境的心智活动,也是本来空寂、幻化不实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