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与不累(附录:漫谈中药保健(118))
累与不累
烈日。
一队士兵在训练。
一个3000米长跑下来之后,教官问大汗淋漓的士兵:撥累不累?斳
撥累!斳士兵们异口同声。
撥累!好,再来3000米!斳
老二天。
也是一个3000米下来之后,教官又问:撥你们累累?斳
撥不累!斳士兵们几乎是不约而同。
撥好吧!不累嘛再来3000米!斳
第三天。
又到了问累不累的时候,众人一齐闭口,不知怎么回答好。
教官大怒:撥怎么不回答?斳
班长出列:撥叫我们怎么回答好,说累是3000米,不累也是3000米?斳
教官一个立正:撥应该说累,但我不怕累!斳
该如何正确理解中医?
关于这个问题,我相信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回答,中医嘛,就是中华医学的简称。这样的回答,当然不能说是错误,但是我以为,它并不完全准确。中华医学应该是包括了苗医、藏医、回医、蒙医等其他少数民族的医学体系吧,事实上,我们必须清楚的是,这几种医学在理论体系以及治疗手法等等方面迥然不同,你是很难将其强行放进一个箩筐里的。日本、韩国将我们的中医称为“汉医”、我们的经方为“汉方”,或许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我个人认为,依据地域或者国别,来对一种理论体系进行定义与命名,是不够严谨的,而应该依据这种理论体系的底层逻辑或者最大特点才是正道。站在这个理解的角度,我觉得对于中医其实还有一种更为精确的定义,那就是“中介医学”。
那么,什么叫“中介医学”呢?
这个问题,这里简单做一点解说。
首先是中介,中介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之间,起到沟通联络的作用。那么,在人体上有哪两个对象的存在呢?我认为至少有三个层面的,一是藏象,二是形神,三是寄宿。
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说即“藏”是指藏在身体内部的藏腑系统,而“象”则是指显露在体外或体表的表象,比方说你两眼之间的鼻根处出现了一道横纹,那么有经验的中医就会告诉你,你可能心脏出现问题了。这里,这道横纹就是“象”,而心脏就是“藏”,人体藏腑系统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在特定位置出现相应的表象。而中医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这些表象去判断是哪个藏腑出现了问题,出现的是什么样的问题,该如何去进行治疗调理等,反过来,中医通过对藏腑系统的全面调理,在藏腑系统恢复了正常状态后,那些表象也就随之消失了。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比如癌症。西医认识的癌症是因为癌细胞的大量增加,吞噬了正常细胞,并造成人体器官的损伤或衰竭,从而导致了死亡,基于这种理解,那么,杀灭或清除癌细胞是当然的选择,于是,手术切除、各种化疗、放疗就大行其道了。而在中医的理解里,癌细胞大量增加并不是导致所谓癌症的原因,它和癌症的其他症状一样,也只是一个“象”而已,它指向的是该病患的体内阴阳已严重失衡,已成“阴实”之症,并造成了某处藏器或经络系统的淤堵,整个体内藏器之间的循环因此受阻,从而导致藏器功能衰竭并最终走向死亡。而基于这种理解,中医的治疗则是打通淤阻,调理阴阳平衡,恢复藏器之间的循环,做到这些之后,癌细胞就会自然降到一个正常值内,而所谓的癌症症状亦会消失。
看到了没有,这就是“藏”和“象”的关系,而中医,就是它们二者之间的中介者。是不是类似于推理小说中的侦探,追寻着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抽丝剥茧般直达案件的真相,并成功地破获案件、捕捉罪犯,使深受其苦的地方上重新恢复祥和与平静。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中介医学”,亦即中医的更准确之定义!
要想理解中医,必须先牢记两个概念,一是“系统”,二是“平衡”。人体首先是一个大系统,这个大系统下还分为藏腑系统、经络系统等,藏腑系统下又分五脏、六腑系统,五脏又分肝、心、脾、肺、肾各个系统。明白了吗,人体是由一个个小系统逐次组成的一个大系统,这些小系统各自联络、相互作用,从而促成大系统的正常运作,这就是“系统观”;而要维护大系统的健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维持各个小系统之间的相互平衡,各个小系统之间是一种五行、阴阳的关系,平衡是这种关系的最佳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之下的人是健康的。反之,若体内阴阳、五行失衡,则人必处于病中。因此,治病的根本就在于重新恢复这种平衡,这就是中医的“平衡观”。
同时,大家必须清楚的是,人是一个系统,而天地、宇宙是更大的系统,人存在于宇宙天地之间,也要努力平衡自己与宇宙天地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中医所提倡的循道而活,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天睡我睡、天醒我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遵循的天道。
从以上中医的“系统观”与“平衡观”不难看出,中医对于人体生理以及病理的研究,是一种偏向于宏观的、形而上的方向,因此,真正的中医基本都是全科,而不会如西医般分出数十种分科来。因为,中医并不纠结于表面的症状,而是通过这些特征判断出藏腑或经络的问题,从而直抵病根,从根本上去解决疾病。也就是说,一个真正的好中医,原则上大多数的疾病都有能力去治愈,当然,限于某些条件,还是会有擅长或不太擅长的区别,比方说:儿科、产科、外科等,基本上还是会由一些特定的中医所从事的。
try{ggauto();} catch(ex){}
中医当然也有其微观的地方,中医将每一个人都视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将统一的表面症状视为同一种病,因此,就会出现“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有趣现象。什么意思呢?比方说两个被西医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到中医处治疗,或许有一个病人会接受主要针对肾脏的治疗,而另一个则针对其肝脏,这就是“同病异治”;另有两个病人,一个被西医诊断为白癜风,另一个则是荨麻疹,而在中医处接受治疗,可能会主要针对其肺部施治,这就是“异病同治”。也就是说,同样是某一个藏器系统出现了问题,但针对不同的人的个体,其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就需要中医辨证施治,绝不是同一种症状就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案那么简单。而这,就是中医体现出的微观性了。
中医目前所处的处境异常艰难,一方面,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科研机构、主流媒体等,不仅根本上不真正重视中医,且四处打压中医,另一方面,民间莫名其妙地却掀起了所谓的“中医热”,各种伪中医、中医骗子充斥其间,进一步模糊甚至减低了人们对于中医的理解与信任。所以,现在谈什么振兴中医根本就不合时宜,我们想做的只是: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医术,并努力将古法中医的火种传承下去,因为我们相信,中医终会为世界所认可,并造福整个人类!
而这,也是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之最终目的——保存它,并传播它!
附录:漫谈中药保健
秋天早晚喝两宝,健康又长寿!尤其适合中老年人
大家都知道,秋季是进补的好时节。此时人体阳气开始潜藏,适宜进补,既能补充夏季流失的营养,也为即将到来的冬季打下基础。秋季养生
常喝一茶一粥
1桂花水
秋天气候干燥,容易口干舌燥,补水非常重要。补水古人此时常用的一条养生原则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是常喝盐水和蜂蜜水。
对于三高人群来说,要减少盐和蜂蜜的摄入,最好的替代饮品就是白开水或者桂花水。
桂花是当下正应季的花,性温味辛,有散寒破结、化痰止咳的功效。用它泡水喝,还有助于暖胃,是非常好的秋季饮品,也是陈老秋季自用的养生方。
做法也很简单,将适量桂花用布包装好,加水煮开即可,喝完可以添加开水继续冲泡,作为一天的代茶饮。但要注意,内热有火的人群不适合喝。
2健脾养胃粥
很多人在秋季也常喝粥来养生,脾胃差、身体消瘦、年老体弱的人群,不要只喝白米粥,在粥里加点料,效果会更好。
健脾养胃粥,这碗粥是由两个经典名方——四君子汤和参苓白术散化裁而来,药中有方,口感也比较好。
健脾养胃粥
【材料】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陈皮、麦芽、稻芽、薏苡仁各5克、大米、山药、红枣、莲子。
【做法】把药材装入布袋中,和大米等一起煮成粥,最好用高压锅煮40分钟左右,普通锅可以延长时间,把食材煮至软烂;
红枣入锅前切成两半,去掉枣核更安全。煮好的粥可以早晚食用,剩的粥第二天早上加热继续食用。
【功效】补气健脾、和胃消食。食用前可咨询医师。
适合年老体弱、饮食不佳、身形消瘦或术后放化疗的人群等。儿童、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内火重的人则不适合吃。
3降火代茶饮
秋季比较干燥,加上进补时如果吃多了肥甘厚味,容易上火。内火重的人不适合用桂花水和健脾粥,建议这类人喝栀子养肝茶来调理。
栀子养肝茶
【做法】栀子、女贞子、菊花、冰糖各3~5克,加沸水冲泡或略煮成代茶饮即可。
【功效】这杯茶有清热解毒、疏肝解郁的功效。栀子清上中下三焦的火,女贞子补肾、冰糖润肺调味。
【提示】饮用前可咨询医师。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容易腹泻的人不适合喝,主要适用于上火的人群;出现上火症状时,饮用一两天后应该就能有所改善,如果症状没有改善,建议及时就医。
秋天进补,
这些东西一定要少吃
秋天果蔬丰富,但陈老特别提醒,此时有些食材一定要少吃!因为秋季主肺、偏燥,宜“平补”,以平和补益兼润肺为主。
平补包括平和、平淡、润泽,不凉不热、不温不燥。要少吃热性食物,多吃润性食物。
茴香、韭菜、葱、蒜、花椒、姜、红肉、部分鱼肉、辣椒等都是偏热的食材,在秋季进行平补的时候,注意不要过量食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