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学 > 糊清灭洋1880 > 第3章 行军1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3章 行军1

小说:糊清灭洋1880作者:烟酒茶无诗书客字数:2613字更新时间 : 2024-10-31 10:10:57
最新网址:www.qiwenxue.com

第一天行军,红旗军的队伍并没有找到华侨,傍晚接近了一座县城。

话说,越南不大却有五十多个省,你可以想象,所谓的县也就是一个镇子而已。事实上,以中国人来看,这座县城实在是连镇子都称不上,估计也就二百米X二百米的样子,或许还不到。

到了县城前,终于有了战争的感觉。城墙大约三米高,上面还插着大约三四米高的竹子,稍稍的向外倾斜,让这座小城显得有一点点“威慑力”。

侦察兵回报:前面的县城叫做汪秘,城门已经关了,城内有锣声,城墙上有士兵,有弓箭和长矛,没有发现火枪。

李林杨停下来写了一封信,示意黎甘,送到城门处。

黎甘小小的犹豫了一下,李林杨虽然和气,但也只能去做。

战战兢兢的把信送到了城门前,然后跑的飞快,一溜烟的就回到了队伍中。这速度,李林杨都惊讶,四十多岁光着脚板能跑这么快!

黎甘跑回来,气喘吁吁,在他喘息未定时,李林杨已经把一块银元交给了他。

这下,黎甘开始一边喘气一边乐开了怀。

不多久,看城上吊下一个人,飞快的拿到信,蹭蹭的又爬上了城墙。越南猴子,名不虚传!

不多时,一个差官模样的中年人,挎着腰刀爬下城墙,来到李林杨面前。

虽然还是语言不通,但可以确定是李林杨一行中国人不是法国人。红旗军衣着整齐,军容肃正,明显是正规军,并非盗贼。

关键是盗贼也不会写字啊!(越南的情况,在中国可是很多山大王会写字的。)

一番比划之后,差官老爷又问了黎甘父子一些问题,李林杨并没有干涉。终于差官老爷确认,行了个抱拳礼,然后回城报告。

在城墙下耗时两个小时,红旗军终于得以进了这个小小的县城。

进了城,才发现,这里和国内,没有任何区别,招牌上是汉字,建筑的楹联上是汉字。

县太爷亲自迎接,算是很有礼貌了,算是有些胆识。这个县令,大约二十多岁,衣着乃是乌纱帽,蓝色官袍,前胸缀着补子,补子上绣着一只鸟。仍然是明时衣冠!

“传统”保持的这么好的“子国”“藩属国”竟然在后世和中华离心离德,遗憾!李林杨决定改正错误,绝不能再叫猴子了!

一番比划之后,李林杨进了县衙。嗯,好可怜的县衙,门头低的差点碰头。

和黎甘交流有了经验,李林杨取出铅笔,给了县令一根,然后两人开始笔谈!

这次笔谈,对李林杨来说,最大的触动,乃是:俺作为一个纯纯的中国人,汉字竟然没有一个越南县令写的好。而且,这位县令还是第一次拿铅笔写字,仅仅写了几十个字之后,就龙飞凤舞,写的一笔好字!

话说,越南的科举考试,其实和中国差不多,其实就是学的。人家也是秀才举人进士的科举!

县令姓阮,叫阮芳,字远道。

李林杨都没有取个字,人一越南官,竟然有字。学中国学的是真好啊。

通过交谈,李林杨得知了不少有用消息:

其一,法军的老巢在河内,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东京。清军分两处:一支在河内以西大约三十公里的山西(越南地名也是学中国的,此山西非彼山西),另一支在河内以北三十公里的北宁。

具体兵力,就不是他这个小小的县令(可以理解成镇长)所能知晓的。不过,倒是给了一张地图,这份地图虽然抽象,但沿途的城镇倒也清晰,甚至还标注了桥梁。

另一件事,对李林杨也很重要:此时法军虽然占了鸿基,但越南广宁总督(你可以理解成几个县的总督)现在还在鸿基以北的先安!

也就是说先安县还在越南人手中!

从地图上看,先安这里也是一个河口,虽然通航条件不如红江,但毕竟可以直直的通向凉山,然后到达镇南关。这条河叫做先安江,据阮县令介绍,差不多能通航一半的行程,另一半只能是步行。一般的来说旱季可以走,雨季步行非常危险,动辄就是山洪暴发或者泥石流。阮县令祖籍就在那里,因此知晓这些地理。

李林杨留了心,虽然不理想但好歹也算一条物资运输通道。行军打仗,地理乃是必须关注的重要科目!

阮县令还介绍了一个让李林杨提高警惕的事情,有一支法军,据说领头的是一个上校,兵力不详,在汪秘以西,海阳以东活动,基本上占领了所有的城镇。

也就是说,红旗军要想到达清军的驻地北宁,那么就必须闯过这一法军扫荡区域。

晚宴之后。这个晚宴必须介绍一下,一个县令请客也不过是一条鱼一只鸡几盘蔬菜,一碗大米饭。汤,也就是一个蛋花汤。

李林杨以战时为由,不喝酒,因此酒也免了。

总之,这个县令好像是很清廉(这只是李林杨的判断,话说越南的县令的确比较穷。)

晚宴之后,两人继续笔谈,李林杨要求县令代买十几匹牲口,特要求一定至少买四匹战马(侦察兵需要)。

钱,直接放到了桌子上,李林杨并不敲诈勒索。

当晚,战士们就在县衙宿营。清晨,阮县令黑着眼圈,指着外面的马匹:十一头牲口,只有一匹战马。

其他牲口,还是大狗的个头。战马嘛,李林杨估计自己这一米八高,一百六十斤的体重,加上武器弹药两百斤,能把这匹“雄健”的战马给累死。

不过,侦察兵中有一个个头小的“小黄”,乃是小个子娘的儿子叫丁嘎啦,哪怕经过了丁前辈的品种改良,也只有一米六的身高,倒也能马马虎虎的骑。

临别,李林杨还客气的请阮县令代为侦察一下鸿基方向的敌情。由于还需要这条物资偷渡的通道,因此,李林杨还把黎甘父子特别的引荐给了阮县令,请求照应一二,以后通行给个方便。

“依靠群众!”---法宝,真!

红旗军穿城而过,阮县令松了一大口气。话说,清军的军纪那是糟糕透顶,类似红旗军这样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那是一个都没有。

离开汪秘的第一天还好,第二天红旗军就明显的发现了社会混乱迹象。傍晚红旗军抵近了一个白藤江边的县城,很明显,城市刚刚经历了一场战斗,城墙上有炮弹轰炸的痕迹,城内也有烧杀的痕迹,甚至火还都没有熄灭。不过倒也不用担心会引起火灾,天上正下着小雨呢。

战争的次生灾害,在肆虐侵扰这块本就不富裕的土地!红旗军尚未进城,城内的百姓就一哄而散。

李林杨巡视一周,发现小小的县城,除了四个城门,还有两处被炸塌的城墙。扎营城内,并不担心被包围,于是红旗军直接就住在了县衙。

在县衙中休息一夜,一大早,红旗军正准备出发,被一群越南人拦住了。

带头的是一个越南县令,而且这位还会说汉语,虽然不标准但也凑合能听,噗通跪倒就是嚎叫:“天朝上邦的官爷,救救百姓吧。”

虽然这位会说汉语,但口音太怪,准确的交流,仍然是笔谈!

总之是乱了!

这个东潮县城先是被法军打破,但法军没有驻扎占领,县令也就还能回来当官。然后是两拨匪类光顾了根本一点防御能力没有的县城,再然后,就是李林杨看到的这些情况了。

县令请求红旗军剿匪,愿意出钱劳军。

至于军情匪情,这位仅仅是知道一点,详细情况一概不清楚:糊涂官一个!

当李林杨得知两股土匪,一股就在江边的码头,一股就在北面的山村里,当即吓了一大跳。

try{ggauto();} catch(ex){}

码头距离县城也就一公里,而山村距离县城最多两公里,站在城墙上都能看到。

叫过来侦察班长丁赫尔:“怎么回事?”

“我们其实是有发现,但这群盗匪和昨天的情况差不多,我们一去就散了。”

侦察兵一共才四个人,被四个人吓得四散奔逃的所谓“匪徒”,的确不太值得重视。

“看起来这是晚上又聚起来的。”

不过,这也给李林杨提了个醒:夜间的放哨要加强了。今天这只是一两股土匪,要是遇到法军,当即就落入被动。

“码头上是教匪!”县令咬牙切齿的道。

所谓教匪,就是法国天主教的信徒,借助法军的势力,为非作歹。算是越奸吧。

“另一股呢?”

县令犹豫了一下,吱唉半天,最后写下两个字“客匪”。

啥意思?

好一番解释,李林杨这才得知,所谓客匪,指的是从中国来的土匪。而且还有一层含义:客家人组成的土匪。

行了,李林杨表示明白。

在城墙上侦察了一番,一个小时之后,部队顺利包围了码头,枪响,死了十多个,然后百十个教匪们就投降了。

后续处理,不关李林杨的事儿。

下午一点,部队逼近了客匪。客匪明显比教匪有胆量,已经看到了红旗军对付教匪如同砍瓜切菜,竟然没有跑。

要区别对待!

客匪,再怎么说也是中国人,退一步也是炎黄子孙的。其实吧,人越南人自称炎帝子孙!

参谋周纲吉拿出黄铜做的话筒,开始喊话:“我们是红旗军,对面是哪路弟兄?”

“我们是黑旗军!”

这特么就遇到黑旗军了?李林杨很是不大相信。此战,李林杨肯定是要找黑旗军的,但还没找就遇见了,太不可思议。

“有胆大的,过来一个。”周纲吉继续叫:“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你别说,客匪还真有胆量。

不多时,过来一个。

此人虽然穿着草鞋,但衣着还算整齐,短衫长裤,腰中扎一条宽板带。身材虽然不高,但非常精神。

看年纪差不多二十五六岁。

李林杨问道:“兄弟贵姓啊。”

“在下刘闩。”

“吆,和黑旗军刘永福一个姓。”李林杨笑笑道:“你和刘永福怎么称呼?”

刘闩红了红脸,老实道:“我们仰慕,对,就是仰慕刘头领,正准备去投靠。”

呵呵。明显是刚学的。不过,这青年很淳朴,李林杨很喜欢。

李林杨问道:“跟着我们红旗军干,咋样?”

“打法国人?”

“是啊,看你有没有胆子。”

“有军饷吗?”

“有,但不多,你们刚加入只有一个月四块大洋的饷银。不过,我军的规矩是先发饷银。入门就先发一块大洋。”

刘闩道:“只要是打法国人,这钱就够!”

李林杨道:“我军可是要求很严格,不能服从命令的,一概开革。念你初来,我给你们七天时间适应,到时候是走是留,我不拦着,那块大洋,我也不收回。”

刘闩乐颠颠的就跑回去报信了。

没多久,刘闩带了一百多人就出来了。

情况已经明了,刘闩这群人都是从广西过来的,而驻足的小村庄,其实就是客家人的村庄,和刘闩他们都沾亲带故。大清朝和越南,其实一直就没有很清晰的边境,后世所谓的边境线,其实都是法国殖民越南之后才划定的。因此,国人在越南谋生的,非常多,这边有个客家人的村庄,一点都不奇怪。

刘闩这帮人有一百多号青壮,几百人的村庄,哪怕是亲戚,也真养不了!穷啊。因此,在法军攻破了县城之后,刘闩等人进了一趟县城,“找”了些米粮。随后就和教匪们发生了冲突,打了一仗(用“打架”这个词更合适),互有伤亡。

虽然,他们看到红旗军逼了过来,却没有办法逃跑,给这个客家人小村庄带来了灾祸,却不敢面对,这帮前去投军的年轻人,血气方刚,做不出来这种烂事!

幸好,他们遇到的是红旗军,因此,皆大欢喜。敢于承担责任,这一点,李林杨很欣赏!

话说,广西广东自从太平天国起义之后,就出现了一股“杀官造反受招安”的潮流!而黒旗军刘永福就是其中的代表!

刘永福当下不仅做了越南的三宣总督,还得到了清朝的封赏。成功的案例就在眼前,因此刘永福的黑旗军相当有号召力。而且黒旗军能打,自从开始对法作战,连战连捷,更是让广西广东的年轻人崇拜不已。当下黑旗军正招兵,如同磁石一般的吸引来了敢于沙场搏命的年轻人。

广西穷苦非常,不少年轻人都愿意沙场搏命,换一碗饭吃。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能捞个一官半职,足以光宗耀祖。

所谓号召力,其实就这么回事儿。

实际上,中法战争中的另一位主角:老将冯子材,也是杀官造反受招安的典范。而且,冯子材老将的经历更复杂;他先是先做官兵,然后投了太平军,然后再投了官兵,随后镇压起义军,从而做到了一省提督的高位!

比刘永福更甚,因此冯子材在民间也非常有号召力!

故此,冯子材本来已经退休,中法战争中再次披上战袍,照样是追随者众多!萃军就是凭借冯子材老将军的威望几乎一夜之间建立起来的。

广西人(按这个时代的行政区划分,冯子材算是广东人)的悍勇,闻名已久,青年们沙场搏命,已经是一种传统!

刘闩一百多人被逐个简单的检视一番,挑出来了四十五个,其余人也都发了一块银元,各自回家。

如果不是战时,李林杨倒是不介意收下大部分人。说实话,这些青壮年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真不差,但此时已经靠近了战场,故此还是先挑选精壮!在涠洲岛,李林杨不打算招收山东兵,在这里却招收广西兵,并不矛盾。虽然都是新兵,但广西人适应这里的气候,不容易生病。

打仗,天时地利人和,选当地人当兵这也是天时地利与人和!

有了这么四十五个人的补充,红旗军就不着急进入战区了。起码也得基本训练一番,然后才好行动。而且前路肯定越来越危险,必须先行侦查,否则糊里糊涂的撞上法军主力,红旗军就麻烦了!于是,红旗军就在这个客家山村暂住下来,侦查兵被放出前出侦查。

红旗军一住就是七天,四十五个新兵,只留下了三十五个纳入正规军,军饷四块银元。其余十人虽然不很合格,但还是留下,全部打入辎重班,军饷每人三元。第一次发饷,所有新兵都兴奋异常,找了老乡,一块不留,全部带回家。

所有新兵,一身作战服发下来,头发也剃了(小辫还留着,只是很细很小,宛如鼠尾),全体顿时焕然一新!

虽然军装不能提升直接的战斗力,但却可以提升军队的士气以及荣誉感,新兵们换上一身崭新的绿军装,自豪的不得了。

话说,这群人当初除了刘闩为了“谈判”,凑了那么一身整齐的衣服,这些年轻人几乎没有一个衣着整齐的,全身的衣服是补丁摞补丁。初见时,大部分人其实都只一条大裤头,上身是一身的蓑衣。有很多人,干脆从出生到一二十岁,一次新衣服也没有穿过。

这就是国内眼下真实的经济状况。

穷!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