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7:畅销杂志是很沉的
“你好,是《收获》吗?我是武汉这边的代理,新刊我卖得不错,我这里还要八百本。”
“你好,我是王府井新华书店采购部的,《收获》三月刊还有吗?对,我们这儿要再进一批,二百册吧。四月刊要三百册。”
“你好,杭州新华书店的,《收获》新刊需要再加购一千册。什么?那加印需要多久?好吧……嗯,我这里开设了网上书店,是线上线下一起卖,需求量比较大,麻烦您快一些吧。”
“你好,先锋书店……”
“中国书店……”
“你好,我是当当网的……”
“老张,是我,刘万里,我这里要再进三百本啊,你们这期卖得不错啊,开窍啦?我就说嘛,你们选文章要选点好看的嘛。名头大,卖不出去有什么用嘛。”
“……”
四月中旬未到,《收获》杂志社的发行部就忙得团团转,来自各地的发行代理和书店都打电话过来要求加购,不仅当月期刊卖得好,甚至上个月的,也有要求加购的。
这种事情在《收获》杂志社,极难遇到。
《收获》作为国内一线文学期刊,但是销量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很多时候连《故事会》的零头都不到。一般碰到需要加印的时候,都到月份下旬了,而且加印册数也需要非常保守和谨慎。
一旦印得多了,卖不出去,成为过刊,毫无价值,只能折价卖给旧书店,或者干脆烧掉。
而像现在这样,不仅当月刊早早地被各地书店和代理吵着要求加购,甚至还要买上个月的,这种情况极其少见。
虽然《收获》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他们不会把销量看得过重,要守住作为一线文学期刊的格调,文学性依然是他们最重视的审稿标准。
但谁又会和钱过不去呢?
曾经也高举文学大旗的《萌芽》,就是因为实在卖不出去,穷极思变,不才搞出了个什么新概念作文大赛了吗?
整个杂志社,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对于发行部和编辑部的同事来说,杂志销量也是和他们的奖金挂钩的。
所有人知道销量骤增的原因,都是因为那篇《长安的荔枝》。
稿子质量高,引人入胜是一部分原因。但也恰巧适逢其会,媒体接连地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让程野出了一把名,成了文化名人,最近名声很大。
当读者们听说程野的一部中长篇在《收获》上连载时,很多人都想看看这篇文章,导致杂志发行量暴涨。
如果是《故事会》、《知音》这一类月销几百万的杂志,某一个月忽然涨个十几万册,他们估计没什么感觉。
但《收获》的基础销量不算高,所以导致增幅吓人。印刷厂也赶紧开工,为他们加印。
社长李小林很高兴,还专门去了趟编辑部,夸赞了程永新,说他这篇小说选的好,文学性和通俗性兼顾,这才是《收获》该有的质量。
程永新听说才半个月,就加印了四万册,看样子后续还会加印,也有些咋舌,这个月估计总发行量能翻个三番吧……
到下个月,下下个月,可能更高……
毕竟《长安的荔枝》全文八万多字,篇幅较长,要连载个好几期。
而且程野这小子通过文章吊人胃口的本事很强,很能勾着人往下看,当初他几乎是熬夜看完全文的。他相信只要看过前两章,会被勾着买第三期杂志的读者会不再少数。
李小林道:“这个作者太出色了,年纪轻轻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天才。他最近还有创作什么其它的长篇作品吗?”
程永新道:“有,《人民文学》有一篇他的小说,不过是短篇。《故事会》上也有他的文章,不过那篇文章属于类型文学,过于通俗了,应该不适合本刊。”
李小林感慨道:“唉,《收获》这个国内殿堂级文学杂志的名头成就了我们,但不得不说也束缚了我们啊。算了,不打紧,文化产业不想寻常生意,不能时时刻刻地把收益放在第一位的。”
顿了顿,又道:“但是放在第二位还是可以的。你们编辑部要多留心,再碰到这样既有深度,又能打动读者的好稿子,千万不能放过,也尽量培养能写出这样的文章的人。”
“对了,听说这个程野是从新概念作文大赛走出来的?老赵他们搞得很好嘛,小瞧他们了,还真给他们挖到宝了。你让编辑们尝试着向其他小作者们约稿,说不定还能挖到什么好文章呢。”
“一个高中生,能写出这种作品,估计能羞煞不少文坛的前辈人物了。”
程永新嘴上答应,心里却道:说的容易,哪儿那么好找,这种人属于异数,那都是可遇不可求的……
try{ggauto();} catch(ex){}
至于向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其他选手这种事,他上个月就干过了。和程野的水平差距明显,而且是肉眼可见的明显。
唯一值得期待的是韩寒,他说自己在写一部长篇。
与此同时,在《故事会》杂志社,也迎来了又一轮加印。
不过在《故事会》,氛围就不那么热烈了。
毕竟是现月发行量三百万到四百万的杂志,一点点发行量上面的波动,不足以撼动他们的情绪。
在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比起发行量,编辑部更在意读者来信。因为更能直观地接收到来自读者的意见和感受。
而这个月的来信也明显增多了。
在读者来信较多的情形下,一般都是由编务们阅读来信,然后将读者意见转达给编辑们。
而这个月有不少读者来信,都提到了程野和他的新作品《诛仙》。
“之前看《故事会》的时候就很关注程野这个作者,觉得他的作品和其他人的都不一样,没想到竟然真的成名了,更没想到还只有十七岁这么年轻,前途不可限量,我会一直支持他,一直支持《故事会》。”
“没想到《故事会》开始刊登长篇小说了,非常好看,是之前从没有看过的类型,有点像以前老派的香港武侠,但比它更有意思,期待下一期。”
“……”
夸赞者居多,在编辑会议上,夏一鸣念了几篇读者来信,说道:“这一期的作品反响还算不错,大家对《诛仙》的回应也都很好,算是开了个好头。”
《故事会》刚刚决定刊载诛仙的时候,程野的节目刚刚在京台复播,名气还没有发酵开来。
等到《诛仙》正式发表问世的时候,社会上也掀起了一股对程野的讨论
会上没人说话,齐国韬也吸溜着茶水,不发一言。
会后,何承伟找到齐国韬:“老齐啊,你会上有什么不方便当众说的,现在可以跟我讲。”
齐国韬道:“领导,我没什么觉得不方便的,只是之前我一直发表反对意见,让小夏对我有些不满,所以我还是闭嘴比较好。”
“不要这样说,来,坐,你也是编辑部的老人了,也是为杂志做过突出贡献的。大家都是为了杂志的良性发展,你有什么想法现在可以跟我说。”
“也没什么,领导,现在杂志发展得不错,但是也不能让小夏这些不稳重的年轻人胡乱搞啊。”齐国韬说,“是,这次读者来信和发行表现都不错,但我们《故事会》一直以来卖得都不错,这和那个什么《诛仙》有什么关系?倒显得是这部作品发挥了什么重大作用似的。”
“还有啊,这期的发行量的确不错,但自从去年开始我们的发行量一直都是上涨的趋势。出来一个有点小名气的人,就好像读者都是冲着他买咱们的杂志,这点不止我,还有其他的同事,还有一些作者,都觉得不满意。”
“如果这个人的名气真的能让我们的杂志卖得更好,那也就算了。可是我们的主要读者都不是那种喜欢追文化明星的人,那些扛大包的工人,进城务工的小镇青年,才是我们的主力读者,这些人知道什么文学明星?”
“而且我们杂志本来就有一个正向增长,到时候都算到了他的头上,这点很打击同事们的积极性。”
“最近已经有些我联络的作者也提出想要在杂志上发表长篇了,就算稿费打折也能接受,毕竟每期都能上刊,稳定啊!”
“这样下去,我们杂志的基本定位都模糊了,对杂志有害无益。”
何承伟点了点头,“老齐,你说得有道理。不过也没那么严重,毕竟只签了签二十万字的合约,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应该只会刊登这么多字了。先观察观察嘛。”
齐国韬不肯含糊过去,“怎么样算是特殊情况?去年我们有一期发行量四百三十万册,那时候也没刊登过什么特殊作品……以现在的发行量增长势头来看,这个标准也不难达到,不能体现那部《诛仙》的优势。”
何承伟无奈,同时也隐隐觉得对方说得有点道理:“那就……超过这条线,并且拉开一定距离,而且读者回馈也要一直是正向的,否则就二十万字后自动截稿。就这样吧,老齐,不要再讨论这件事了。”
齐国韬离开办公室,心道:这下稳了。
还想连载一百万字,那岂不是接下来好几年,《故事会》都有一两万字的版面在夏一鸣和他的作者手里?想什么呢。
现在好了,续刊标准提高了。二十万后想继续连载,怎么着也要让《故事会》的发行量提高到四百五十万册以上才行。
靠一部作品拉高《故事会》这种杂志的发行量。怎么可能?做梦吧。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