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论新政(2)
这时有个年轻人大声说道,“今上犹如光武重生,亲征鞑虏,重整兵事,使我朝武德充沛,乃是圣君,在下认为改制变革必然能成功。”
朱由崧两次御驾亲征击败建奴鞑子,在民间获得了非常高的声望,自然有不少崇拜者,特别是一些热血青年,有人把他视为千古圣君了。
冒辟疆听了却轻笑着摇头,“汉光武可不善改革立新。”
见冒辟疆说汉光武不行,刚才说话那人明显有点不乐意了。
自己把弘光皇帝比喻成光武,那岂不是弘光皇帝也不行。
那人怒视着冒辟疆,
“难道你的意思是圣君这次改制会失败!”
冒辟疆见此人发火,连忙说道,“在下可没说今上改制一定会失败,而是你拿汉光武刘秀来比喻今上改制,这就很不妥。”
“为何不妥?汉光武刘秀复国后,出现光武中兴,大汉国祚延续了近200年。”
冒辟疆笑道,“汉光武刘秀复汉时虽然武德充沛,但是他改革立新方面嘛,以在下看来,成就有限。”
楼上的朱由崧倒也是很认同冒辟疆的观点。
汉光武刘秀虽然建立东汉,统一寰宇,青史留芳。
但是刘秀九次下令改革,清查土地,释放并禁止虐杀奴婢,却都是半途而废。
光武帝刘秀的治国方针,采取无为而治的怀柔策略,听信班固那帮儒臣的话,实现了“光武中兴”。
但是这个“中兴”却跟平民关系不大,而且还搞得东汉朝廷收不到什么税,国库空虚。
结果东汉是西汉王朝的延续,几乎遵循了西汉王朝的所有制度,其社会结构与西汉一样古老而僵化。
东汉初年,一支羌族部落在长安附近崛起,已成为东汉王朝的威胁。
但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因为财政问题,几乎没有发动大规模对外用兵作战的能力。
要不是匈奴先被西汉的汉武帝打残过一次,东汉时期又出现分裂,东汉能不能有190年国祚都还是个问题。
因为财政问题,东汉后面的皇帝为了维持朝廷运转,不得不卖官鬻爵。
结果自然被人骂惨了,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就直接点了汉桓帝刘志的名。
东汉因为朝廷没钱,无法保持需耗费大量金钱的常备部队,一有战事就让将领自己临时征募勇士。
长此以往,东汉将领们豢养了一批忠心耿耿的士兵,也就是部曲,部曲只听命于将军,不接受朝廷的命令。
可以说东汉自光武帝刘秀开始,对土地豪强和奴隶制的放任,为军阀的出现奠定了制度基础,促成了地方经济割据势力。
最后造成了东汉末期的军阀割据和三国乱局,刘秀的后人出现那么多短命小皇帝,和他初时就埋下的这些伏笔有关。
朱由崧听出冒辟疆的话语里,似乎并不反对推行新政,这让他感觉颇为意外。
冒辟疆是蒙古人,他是蒙元忽必烈的直系后裔,大明官宦世家,社会地位相当显赫,是真正的贵族。
按理说,推行新政,朝廷对田多者收重税,这对冒辟疆这种贵族是不利的。
心中好奇的朱由崧探出头来,问道,“冒公子,那你认为要如何方能改制成功?”
try{ggauto();} catch(ex){}
冒辟疆抬头看向阁楼窗台,见一中年男子气宇轩昂,不似普通人。
冒辟疆不敢怠慢,拱手一礼,说道,
“我大明积痨已久,如今想要改制成功,怕是难上加难,除非用猛药,如秦皇开世,汉武定朝那般的手段方能奏效。”
“嗯!”
冒辟疆的这个观点让朱由崧更加惊讶了。
这个时代的文人,大多数对秦皇汉武的评价可不怎么样。
特别是秦始皇,文人一直将他标榜为暴君,对汉武帝也是毁誉参半。
还有人用“宁为文景犬,不为汉武人”来形容汉武帝的穷兵黩武。
但从宏观层面来讲,如果不是汉武帝征讨匈奴,说不定会没有后来的汉族都不一定。
要知道当时强大的匈奴可是号称有四十万控弦之士的,一直威胁着大汉朝。
而且汉武帝的政治手腕是非常高的,他削弱相权,内朝分权,设立盐铁官卖,让国库充盈,然后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冒辟疆口中对秦皇汉武的评价,似乎和当代文人全然不同。
由此看来,无论是东林党还是复社,虽然很多人渣,但也存在不少真正心怀家国的仁人志士。
大明当前发生的种种大事,对冒辟疆这类社会精英的意识形态造成很大的冲击,他们当中就会有人开始怀念和反思。
他们怀念大明开国之初,武德之充沛,吊打外族,万国来朝。
反思大明这些年种种弊端。
如军事武力之薄弱,先是被农民军干掉了崇祯,半壁江山都被建奴鞑子占据。
直到朱由崧查抄不法盐商,重整军备,数次击溃南下的建奴鞑子,让大明军队重现昔日雄风。
像冒辟疆这类人心中也是希望革新朝政的,所以会痛陈时弊。
朱由崧不喜欢东林党和复社的那些伪君子,但是他并不讨厌真正的儒生。
“冒公子,你是江南名士,难道就没有想过为朝廷改制革新尽一分力?”
冒辟疆苦笑道,“在下只是因为家世余荫,空有些虚名罢了。
“况且在下才疏学浅,科举屡试不第,又岂敢轻言为朝廷效力。”
“难道冒公子不知皇帝设立了新学,正在广招天下读书人,为新政培养人才,怎么不去一试?”
冒辟疆听了脸色有些讪然,摇头支吾道,“新学之事,在下自是有所耳闻,只是在下懒散惯了,庶务半点不通,怕是做不来。”
看冒辟疆的神色,朱由崧知道他并不是做不来庶务,而是以他的家世地位,不愿意放下身份去做吏胥。
像冒辟疆这种贵族世家的读书人,视吏胥为末流,科举才是他们心中的正途大道。
就是科举不中,也是家世丰厚,有名气有地位,不可能去新学,然后做吏胥。
这可是关乎面子的问题。
看来想让冒辟疆这种人从地方吏员做起,积累经验,似乎有点不现实了。
朱由崧心里暗自沉吟,想着该如何才能让冒辟疆他们这类人为朝廷效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