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出征
八月一日,清廷对日本宣战。
刚刚八月二日,两广总督李瀚章这边没有下达命令,但是即将新任山东巡抚的李秉衡却发电报要求李林杨尽快带兵北上,并且拨付了十万两开拔银!
话说,中法战争时期,清流派李秉衡是广西布政使,后来升官成了广西巡抚。由于李林杨一贯低调,中法(越)边境的事情说简单也很麻烦,换个将领还不一定能搞定这种有外交性质的工作,故此李秉衡对李林杨还算是比较“和睦”,几年时间,并没有发生任何矛盾。而且,李秉衡前两年调任,红旗军还让李大臣带领一支小队做了李秉衡的亲兵,双方算是关系不错。
对于红旗军的战斗力,李秉衡很了解!当然,他所谓的很了解其实只是看到了一鳞半爪而已。
李秉衡在满清朝廷中乃是一个干吏,在调离了广西之后,担任过湖南巡抚,担任过安徽巡抚,现在打仗了,被调到了山东担任巡抚。
当他不知道从哪个渠道听说李林杨请战的消息(应当是从清流主战派那里),就立即给李林杨发了电报。
清军,主动请战的将领,不多!
李林杨接到电报,也是有点懵。李秉衡不是安徽巡抚吗?怎么变成山东巡抚了呢?升官够快!
虽然无论安徽还是山东,都是巡抚,但却是真正的升官。山东巡抚比较特别,比起其他省的巡抚要高上那么半级。
因为山东是没有总督的!
也就是说巡抚就是老大!而且,山东的军方是没有提督的,巡抚军政尽管,乃是督抚一体,权力很大!
故此,算是升官了。
李秉衡这道命令正中李林杨下怀,但是出兵还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两广总督的命令。二,路费和军饷怎么解决,十万两银子看着多,但不仅不够红旗军全军的费用,连红旗军目前还在涠洲岛的部队的移驻费用都不够。
李秉衡只是按照两个营(海安营正编就是两个营)一千人给的开拔银子。
人均一百两银子!
李秉衡算是很大方了,足以说明李秉衡对红旗军的重视。当然,也有他离任安徽,突击花钱的意思。
无论是军令还是银子,这两条要想解决,其实都不容易。要知道山东巡抚李秉衡是清流,而两广总督李瀚章却是淮系。
双方无论在朝廷还是地方,都是对头!(李秉衡在安徽,竭尽所能的打压淮系,很受朝廷清流一派的看重,创出了不小名声。)
李秉衡不向李瀚章开口还好,一旦开口,说不定反倒坏事---李瀚章会反对!
至于路费和军饷,李林杨可以肯定,山东怕是不会按照当前红旗军的全军给粮饷的,而且李林杨也不会暴露红旗军的真正规模!
红旗军当下的财务状况,非常紧张!
虽然不至于揭不开锅,但是如果得不到粮饷,零零碎碎的贷款就能烦死人。再有几个月还不了贷款,怕是已经抵押的股票会被银行给收了。
而原材料采购的资金那是一刻都不敢延迟,一旦停顿一下,就有可能造成停产,损失更大。
因此,李林杨还要努力,尽量先从两广拿到部分的粮饷。
二十一世纪随便一个人都明白,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李林杨在即将开战之际,考虑最多的仍然是后勤--资金。
李林杨给李秉衡回电:愿意去山东,但只去山东,部队即日募集,月内就出发。
同时也给李瀚章再次发报:已募兵十个营!索要粮饷。
八月六日,李秉衡已经搞妥了兵部,兵部的调兵电报七日直接发到了海安营!
八月十日,李瀚章才回电,命令红旗军即日北上。
但!粮饷和路费仅仅给了十万两银子。
李翰章李秉衡合计给了二十万两银子,别说红旗军的兵力了,就是普通清军的十个营(人均四十两银子),怕是也不够!
这是经过核算的。
七千五百大军(此前已经悄悄的派出了三千余人),从北部湾赶到山东,走海路的话,十万两银子本来是够的。
try{ggauto();} catch(ex){}
但是,在日军已经开战击沉高升号运兵船的情况下,红旗军根本不敢冒险!只能是进长江到扬州然后通过大运河到山东。
大清朝在外交方面错漏百出。而日军开战,乃是争得了列强支持的!7月16日,日本和英国就已经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意味着日本已经得到了英国的支持!日本承诺英国,战事不会影响长江流域。英国人洋洋得意,在租界的报纸上已经洋洋洒洒的刊发了这条消息。
李鸿章这边,还在妄想玩“以夷制夷”的把戏。如果有真本事,玩玩也无妨,外交本就是勾心斗角。但是,李鸿章所谓的“以夷制夷”,乃是在英国人面前说日本(对英国)的坏话,妄图激起英国的怒火。这他么是外交吗?简直就是村子里妇人在扯“东家长李家短”!
大军北上的整个行程差不多得一个半月,人均才二十五六两银子,人吃马嚼加上船费,非常紧张。
粮饷,李林杨是能要就要。
但因为粮饷就不出征,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他准备了十几年,为的就是这一战!
八月二十日,李林杨亲自带队司令部(部分)和班达军小黑一营合计八百余人首批出发。
参谋长周纲吉在后,安排后续部队陆续北上。
第一批部队,因为使用的船只乃是自家的,因此非常便捷,仅仅十日部队就进入了长江到达了扬州,然后转乘海安营自有的四艘五百吨驳船沿大运河北上进入山东。
尽管有军令在手,军船在大运河几个关闸都受到了刁难!
尤其是在清江浦漕督所在地,哪怕是运兵船也得缴厘金过税!大清朝的运河漕运,有漕运总督管辖,谁的面子都不给的!
但,李林杨是不可能给的,包括司令部在内,人均的预算就是二十五两银子,经费非常紧张。李林杨让李巴克带着小黑们漏了个面,把一干税卡官员吓得屁滚尿流!
九月十日,李林杨在烟台拜见了山东巡抚李秉衡。李秉衡也是刚刚到山东没多少日子,此时还没有和前山东巡抚福润办理完交接。
老“朋友”见面,客套之后先要粮饷再商议部队的部署!常例,也是清军的常理。
李林杨是客军,李秉衡必须准备粮饷,这是清军的规矩。两人算是“共事”多年,李秉衡表现的还是很大气的,一笔就发了三个月的粮饷,不过只有五个营的。
“等后续到达,一例如此办理!”李秉衡给了承诺。
李秉衡虽然是旗人,但却是李林杨见过的不多的“清官”。甲午战争爆发之际,清廷调他来山东,看重的乃是他的能力。拨付粮饷事宜,李秉衡办事很有章法。李林杨随军来的是两个营的兵力,李秉衡拨出五个营的粮饷,很大方。但是,后面五个营的粮饷卡在手里,以此制约李林杨,其意在于督促李林杨迅速调兵。
军事部署方面,也就是红旗军在哪里布防,李秉衡和李林杨没有发生任何的争议!
首先,李林杨早就做好了准备,要在胶东半岛作战。而李秉衡虽然是文官,也很清楚胶东半岛的重要性。另有更复杂的因素在内,故此李秉衡几乎是一口答应了下来。(注意,此时清军已经吃了一场败仗。)
只要是人,都会被屁股左右。李秉衡乃是山东巡抚,打硬仗这种事情自然是交给客军比较好。
李林杨愿意承担最艰巨的任务,李秉衡自然乐的顺水推舟。当李秉衡看到班达营小黑军,还大喜过望。为了提振军心士气,还派人四处宣传:“黑夜叉助战!”
李林杨谈完正事儿,一点都不敢耽搁,带领部队立刻赶往驻地。
李林杨走人,李秉衡总觉得哪里不大对,想了半天,疑惑的问下属幕僚姚锡光:“李林杨有辫子吗?”
辫子,是有的,不过是系在帽子上的!
红旗军老八营官兵,大部分都已经剪掉了辫子,只有少数人因为工作需要,没有剪掉辫子。老八营官兵,也仅仅是路上需要,上衣乃是清军制式的号坎,军帽只是竹编的斗笠充数而已。伪装,根本就不认真,但战时,大清朝的官僚也不认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