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池鱼
“哦?如何有趣,说来看看?”
康熙不知道胤礽是没看懂,还是心理素质好,不在乎。
“如此多的弹章,明明都是在指责儿子不务正业,却不直接明说,还要把儿子这么多师傅都捎带上……
直说他们又不敢,言辞却用的如此激烈……
这到底敢言直谏,还是逐影吠声?”
康熙听了,脸上也略带笑意。
嗯,太子这是看懂了一些,但不多。
不过,也够了。
十一岁的孩子,不指望他能洞悉朝堂上残酷的倾轧。
康熙把弹劾奏章给胤礽看,仅仅是因为这奏章跟胤礽有关,让他知道有这事而已。
顺治朝时,为免科道官员像前明一样,参与党争、扰乱政局,顺治爷明令禁止“风闻言事”。
到康熙初年,四大辅臣依旧遵循旧制,对“风闻言事”一律严禁。
这就导致,即使某些官员确有违法事实,而且也被科道言官知晓,但由于掌握不到实据,他们怕上奏后无法查实。
非但无法究奸除恶,反而自己会被处以诬告之罪。
当时大多数科道官员,都缄口不言,或者奏些琐碎小事,难以发挥监察百官的作用。
最终,令康熙也无法得知官场的实情,所以,他亲政后几次下旨要求,科道言官将所见所闻,直陈上奏。
“都察院……于国家应行要务,即应直陈。一切奸弊,即据实指参,无所顾畏。”
“……使言事者果能奉公无私,知之既确,言之当理,即当敷陈。”
“……开风闻言事之例,科道官以风闻题参……贤者留之,不贤者去之……则贪暴敛迹……于民大有裨益。”
甚至,把“风闻言事”之权,秘密给了九门提督。
但是,九门提督一直比较谨慎的,奏上来的题本,胤礽小时候也见过。
一般开篇都是“据闻”,“奴才闻人云”,“仅就奴才听闻”……
动不动就请杀官员的,只有督察院的这帮铁头御史。
“连儿子从未谋面的熊师傅也不放过,居然还要杀陈师傅和戴师傅,这得是多大的罪过……
儿子所理诸事,皆是出自儿子自身,诸位师傅何其无辜……
难道御史就可以随便请杀朝廷大员?”
胤礽说的生硬,其实也是有点小火气上来。
他从来没有这么接近朝堂上的斗争,这次居然是亲自遭了城门鱼殃。
“言官弹劾,一向激烈,太子倒也不必太介怀。”
康熙说的风轻云淡,其实心里早就已经怒了。
御史言官上弹劾奏章,从来都是要人身家,要不就要灭人性命。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三藩之乱开始时,索额图联合部分官员“请杀言撤藩之人”,直指明珠。
康熙十八年京师地震时,明珠又唆使左都御史魏象枢,密奏“速杀大学士索额图”。
……
康熙知道这些都是官场上,各级官员争权夺利,排除异己的常规做法。
而且为了朝堂上各势力的平衡,他对于官员们的“内耗”,也乐见其成。
但是,见到今天的弹劾奏章,却让他愤怒非常。
try{ggauto();} catch(ex){}
这弹劾奏章上,明着是弹劾太子所有的师傅,实际是转弯抹角的指责太子不务正业。
而太子现在还未出阁读书,理论上,在教育太子的是他康熙。
这是在指责朕立身不正?不学无术?贪图钱财?操执贱业?
别以为朕不知道你余国柱的伎俩——不过为了户部尚书的位子,纠集了一帮御史,去报复陈廷敬,捎带倾轧汤斌。
只如此的话,也就罢了。
为了升官发财,口不择言,连朕和太子都骂上了,还把“杀人”之事与太子牵扯上!
其心可诛!其行可鄙!
“太子对此,还有无看法?”
康熙在太子面前,还要保持皇父的城府。他一脸温煦的继续“考验”胤礽。
“回汗阿玛,儿子倒是无甚看法,就是想知道,儿子是不是果真如此不堪?”
“呵呵,断无此事。科道言官风闻奏事,本就说的是捕风捉影……
他们以言立命,做就是这个差事。平日所奏之事,十之八九做不得数,太子无需太过关注……
再者,太子所理诸事,皆是利国利民之良政,只是旁人暂不得知而已。且朕这里,也断不会让些许宵小,扰到太子这里……
太子放心理事即可,切不可因言废事。”
“那儿子就放心了。”
胤礽吁出一口气,笑呵呵的回答康熙。
见胤礽面色松缓下来,康熙又笑吟吟的递过来一本题本。
“还有礼部尚书沙澄的题本,太子也看看。”
胤礽双手捧过来翻看。
不是弹劾。
就是表明,对太子理政一事,礼部坚决不同意。
题本上也没有从尧舜禹汤说起,写的非常标准,三百字不到。
里面的内容,只说不合礼制,太子应先出阁读书,才能入朝观政,绝不可错了顺序。
按题本上说的来看,其实沙澄的观点也没错。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在统治者眼里,礼制就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石。
皇家的统治就是建立在礼制上,你皇家自己都不遵从礼制,那还指望用礼制制约天下?
礼部只管礼仪,可不关心什么经济民生,GDP,只要求每个人按部就班,各司其职。
按着套路来,稳就完了。
沙澄已经六十四岁,从顺治朝就是礼部侍郎,在康熙朝是第一位礼部汉尚书。
说实话,胤礽对他还是挺尊敬的。
胤礽见过的,沙澄执掌的所有礼仪大典,都是条条依规循礼。
尤其在胤礽生母的祭祀典礼上,从来没有半点差池。典礼的过程,每次都是严谨有序,运行自如。
就因为沙澄的秉性严谨,康熙一直让他执掌礼部,还赞其“掌邦礼者,庶几不愧”。
他上题本,必然不是像余国柱一样,只为营私,应该就是纯粹的坚守礼制。
就因为如此,才无法反驳。
“沙尚书的题本,儿子倒是没看出有何错处。”
“嗯,沙澄确是守礼之人。”
“那儿子……”
“此题本,太子亦无需关注,自有朕去与他交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