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应梦贤臣(五)
“你就是苏京,字……临皋?你在对策中说,东虏肆虐北直隶、山东,最重要的事反而不是作战,而是战后安抚百姓,不使其流离失所,防止其生活无着之下从贼,这倒是挺别致的,说说你的理由,再说说具体该怎么办”
“回程阁老的话,据晚生观察,东虏势大,战力强盛,我军恐怕难以匹敌,只能是任其饱掠而去,勉强野战只能自惹其戚”
“慎言!”
悲观的人还是挺多的,而且因为皇帝鼓励直言,好多人竟也不掩饰了。
程国祥虽然呵斥了这人的话,脑海里却不禁浮现出迁安冷口关的一副难忘场景:崇祯九年,阿济格入寇,大肆掳掠北直隶一带,数十个州县被抢,明军“装样子”尾随追击,最后这阿济格就在冷口大摇大摆地出关而去,还写了个“各官免送”的牌子给那些追击的将领看。
真丢人呐!
看来这次免不了还是老样子了,不知道孙传庭看到类似的牌子会不会羞愧。
苏京也是长叹一口气,显然内心颇为憋闷,这种事确实令这些一向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文人感到无地自容。
“你就说说战后具体该怎么办吧?”
其实程国祥最近也在想这件大麻烦,想来想去,还是钱粮的事,虽有几个办法,可还是没有确定最优解。
这苏京倒是想得挺仔细:“可驻扎重兵在一些水陆要冲,一旦发生贼变,立马前去镇压,勿使其合股壮大。同时加大地方府州县官员的权力,使其可以对地方贼变快速反应。至于钱粮的事情,朝廷可以通过捐纳来应急,听闻皇上授予顺德生员姚东照五品文散官之职,臣是山东人,知道当地士绅对此颇感兴趣,只是过去捐纳的官职太低,他们才毫无反应的……”
程国祥听明白了,这是要通过扩大捐纳的范畴来吸收民间士绅的钱粮了。
是个办法,而且看样子,皇上也有意这样做,毕竟惠而不费。
但免不了要挨骂了……
果然有点像应梦贤臣,还是挺务实的。
除了这三大应梦贤臣之外,崇祯还见到了不少历史上知名度颇高的人物。
堵胤锡,这一位是卢象升的老乡,也是个难得的能臣,算是个微型版卢象升,不管是治理政事,还是领兵打仗,都超文官的平均水平,更难得是颇有战略眼光,是个统战高手,明朝灭亡之后联合农民军抗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将来免不了一个伯爵之位了,搞不好还是个实封的。
会不会成为崇祯朝的曾国藩呢?难,但并非没有希望。
钱肃乐:记得是历史上鲁王政权的重要人物。
施凤仪:一个有德有能的人,在历史上没来及发挥就落幕了,似乎还是史可法守卫扬州的重要助手。
黄澍:一个有才无德的奸险之人,善于投机,记得原本历史上他好像贪污了崇祯赐给守开封破了家的周王的银子,一共10万两他直接就贪墨3万——心确实够黑的。
夏允熙:松江名士,几社的重要人物,这人虽不如他的儿子夏完淳知名,但也是实实在在的进士出身,实在记不得他有什么光辉的政绩,但估计也算个不错的文士。
崇祯已经研究过了,这科最有名的当属陈子龙,可惜他正丁母忧,不在京城,错过了这次盛会。这可是一位大诗人,但崇祯却知道他除了是诗人之外,还是一个有名的社会活动家,是复社和应社的重要人物,可谓江南人望。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颇有“思想”的人,推崇复古,经世致用。
收获满满,最后一共选取了50人,以王汉、王燮、苏京、堵胤锡、钱肃乐、施凤仪、夏允熙、蔡道宪为上等,直接授予翰林院编修身份,其余诸人授予翰林院庶吉士身份。又命杨廷麟、陈之遴、王汉、堵胤锡四翰林每日入御书房讲解兵书,王燮、苏京、钱肃乐、施凤仪、夏允熙、蔡道宪入内阁协助大学士办理具体事务。
try{ggauto();} catch(ex){}
蔡道宪能成为翰林院编修出人意料,而“应梦贤臣”经陈之遴之口终于大白于天下,崇祯没有反对,也没有明着赞同,但大家都知道这些人已经“大赚特赚”了,皇帝和朝廷也获了一层神性光环。
王汉、王燮、苏京,这三人是历史上崇祯朝后期最出名的三大模范知县,尤其是那个王汉,文武双全好出奇计,可谓是能人中的能人,将来实封一个侯爵是铁定的,搞不好还会成为国公级的人物。
至于许都,则是宋江之流的人物,原本历史上阴差阳错下还在浙江闹了场“许都之乱”,张煌言和郑森,更不用说了,都是可以单独撑起一摊的家伙。如果战争持续时间够长的话,这三人免不了都将成为实封的伯爵或侯爵,甚至国公也大有可能。
武进士里面也选中了一批人。
由于受过了皇帝的大恩,经过了“金殿传胪”仪式的庄严洗礼,他们与皇帝之间的关系肯定更加密切,对皇帝的认同远比地方上的那些拿钱干活的人强一点——至少忠心还是有的。
这是他们最大的优势。
但这些人与文进士还是有区别的。
文进士们可以滥竽充数、尸位素餐、躺平享福,东厂已经汇报过了,有人“躲”在都察院里,连续七八年不求升官,也从不出外差,说这才是“神仙日子”。可武将呢?随时要奉命出征,搞不好就是马革裹尸。
天下正处于激烈的战乱阶段,这个时候的战斗可不是仅仅靠着武举的那点功夫就行的,他们的实际能力可能还真不如那些从小兵一路杀上来的将领。毕竟,武将需要的是实战经验,能不能带兵其实是一种天赋,需要的是层层筛选。仅仅一次考试,就让人一下子统领几千人,成为一个旅长级的人物,属实有点搞笑了。
这是一种典型的文人认知。
所以创办一个随营学堂是非常必要的,也正因为这样才让那尤世威进京。
这尤世威是榆林将门的核心人物,资历非常的老,崇祯二年的时候就已经是总兵级别的大将了,后来在剿灭农民军的过程中,镇守河南的一个关口,遇上了灾疫,部下患病人数急剧增加,没有完成任务被皇帝免了官。
卢象升对这个人一直心存好感,所以之前主动推荐了他,没想到却成为临终前的一个重要人事推荐。
这尤世威和他的弟弟尤世禄都是那种猛将型的人物,既然如此,就由他来把这些人统带一番,让他们尽快完成从普通的骑士到基层军官的转变。
对这些人,崇祯将其全部纳入自己的侍卫之中,授予三等侍卫封号,这是正六品武官,一共有80人之多。
随后,再接再厉,从锦衣卫大汉将军、神枢营红盔将军和明甲将军、五军营叉刀手和围子手这些宫廷侍卫里精挑细选了30人——不是不想多选,而是符合标准只有这么一点。
京营孱弱,已经影响到了明廷的侍卫素质了——这些侍卫除了大汉将军外,可都是从京营里挑出来的。
在这批人里面,崇祯还特意选了几个人作队长,一边接受尤世威的培训一边随时以备咨询,授予“可随时面见皇帝参议军事”的特权。
有四个人:
杨展,崇祯10年武科的探花,这次考核后竟然成了状元,说明与皇帝的用人标准非常相近。此人似乎还是南明时期四川的一个著名将领,最后还封了侯,这可是个宝贝。
张宿,扬州高邮人,跟田弘遇还是老乡,崇祯看他仪表堂堂,骑射、策问各方面都很均衡,沉稳大度,应该是可堪造就的。
刘穆,崇祯10年的武状元,浙江山阳人,跟王来聘一样善使大刀,自创了一门“刘家刀法”,舞得虎虎生风。
文武,江西德化人,也是一个比较均衡的人,就是名字有点怪怪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