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学 >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 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明史、《永乐大典》、石砫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四百二十八章 南明史、《永乐大典》、石砫

小说:康乾盛世,我吃定了!作者:霸道总裁胖总字数:1396字更新时间 : 2025-01-04 02:28:14
最新网址:www.qiwenxue.com

第428章南明史《永乐大典》石砫

后世谈及明武宗,除了易溶于水,也就是这个应州大捷了。

不过,这还真不能全怪武宗大臣,因为武宗自己偷跑出去,史官全程什么都不知道。而且应州大捷打成平局,大明、鞑靼都没占到便宜,也实在不好写成大捷。

《明武宗实录》记载:“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

这甚至还是当时保皇党对武宗的保护,只要我写的够离谱,那就不会有人相信我大明没打过鞑靼。

对了,还有武宗说自己在应州大战斩首一员蒙古将领,萧仁方经过与其他史官商议,认为这应该是真的。

因为数字太过具体,而且武宗身边那么多亲兵,这些亲兵严格来说,杀的敌人都是归武宗功劳的,那这斩首一级就大概率是真的亲自斩首一级。

朱怡炅看完武宗本纪,点头道:“既然确定没有问题,那便这么编吧!若有争议处,可在其中编入出处。实在无法求证的,便把相关都编入进去,像刚刚宪宗本纪就做的很好。是非曲直,就留与后人自己评判吧!”

萧仁方连忙起身拱手应道:“臣遵旨。”

朱怡炅又继续往下批阅,武宗以后基本没啥好说的,嘉靖二十年不上朝,在宫里面炼丹修仙,后面的万历更绝,四十年不上朝,直接把国家玩崩。

后世常说明实亡于万历,更有甚者,说明实亡于嘉靖。

这并非只是在说努尔哈赤是万历年间起兵,更在于这两位治国上存在严重问题。

崇祯再如何刚愎自用,好歹国家还有皇帝,嘉靖、万历连皇帝都不见了,万历四十年不上朝,不管理国家,连大臣辞职都不闻不问。

这导致万历一朝地方基本就是无政府状态,连权相都无法诞生,因为整个国家中央行政班子起码半数官员缺额。

而且明朝内阁要做事,必须得有皇帝朱批,都见不到皇帝,哪里来的权相。

朱怡炅很快翻到崇祯,思忖片刻,提笔朱批:“可。”

“《明史》的本纪没有问题了,就这么编吧!”朱怡炅合上初稿。

呼!

萧仁方松口气,他这算是在皇帝这里过稿了。

朱怡炅却是颇为唏嘘,仅从初稿上看,武宗之后的明朝皇帝,简直一个比一个……唯一好些的隆庆,还是个短命皇帝,而且隆庆开关、俺答封贡,看似缓和了明朝国内局势,却也致使明朝边军战斗力直线下降。

隆庆以前的大明边军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因为这些边军时不时就会去找蒙古人打秋风,去抢劫那些蒙古部落,顺带赚取战功。

俺答封贡以后,大明和蒙古结盟了,那边军就不能再进攻蒙古部落,而且这也正是隆庆的目的。因为明朝财政供不起这么多战力彪悍的边军了,必须恢复边疆和平,把这些边军裁撤掉。

崇祯作为亡国之君,反而《明史》里评价颇高,不仅大明灭亡的锅全被满清甩在了大臣身上,还认同崇祯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顺治甚至专门重修了崇祯的皇陵,让其不至于那么寒酸。

崇祯的庙号被确定为思宗,并非朱怡炅单方面决定,而是南明起初追封的庙号便是思宗,与李自成追封的一样,只是后来才改得乱七八糟。

钦宗、烈宗、敬宗、干宗、乾宗、毅宗、威宗……满清追封的怀宗早在顺治十六年便以“兴朝谥前代之君,礼不称,数不称宗”为由被废了,改谥庄烈帝。

萧仁方接过初稿没有立即告退,在稍微斟酌了下语言后问道:“陛下,南明史该当如何编纂,是将之划入《明史》,还是另立一部?”

南明史?

不说这个容易让人高血压的东西,朱怡炅一时半会居然还想不起来。

这全在于满清修《明史》,刻意删去了南明这一段。因为满清要体现自己入关的正统性,那南明就必须是伪朝。

朱怡炅前世看南明史时也曾气到高血压,不过现在也差不多看淡了:“编入《明史》,该怎么来就怎么来,但讲实事求是,无需刻意避讳。”

try{ggauto();} catch(ex){}

“臣遵旨。”

萧仁方心里暗松口气,南明史实在是块烫手山芋,上到皇帝,下到文臣武将,操作一个比一个抽象,抽象到他都不敢下笔。

现在有皇帝旨意,那至少是有下笔的胆量了。

翌日,朱怡炅在谨身殿日常办公,礼部尚书林景裕、宣传部尚书吕犹龙前来拜见皇帝。

<divcss=&ot;ntentadv&ot;>林景裕说道:“陛下,《永乐大典》副本现已全部运抵南京,礼部已着手开始编校勘误。”

朱怡炅点头:“《永乐大典》副本的整理勘误并非朝夕,当以确保内容准确无误为要,无需因避讳皇家而刻意删改。”

朱怡炅没打算将《永乐大典》束之高阁,相反,他还在着令礼部,选取其中可以刊印发行的书卷,好让宣传部刊印成书,并售卖民间推广。

如此文学财富,只留在皇室,而且还基本不看,未免太过可惜。

林景裕拱手:“臣遵旨。”

朱怡炅又看向吕犹龙问道:“宣传部的活字印刷可都准备妥当了?”

吕犹龙回答:“回禀陛下,宣传部现已新刻枣木活字二十四万余枚,枣木标点一万余枚。又新铸铜活字五万余枚,铜标点三千余枚,另有无字铜子两千余枚。总共耗银四万余两,可随时开始印造新书。”

前明活字印刷就已渐成主流,只是官方印刷还是雕版为主,直到清朝全部统一使用活字,其中又以木活字印刷最为普遍,仅次于雕版印刷。

因为木活字足够便宜,制作起来也简单高效,只有朝廷内府皇室印刷会采用铜活字,以为区分。

另一个时空的今年,雍正便刻造了二十五万枚铜活字,用于排印《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然后乾隆就以这玩意儿没用为由,把这些活字全熔了铸铜钱和佛像。

朱怡炅想了想,说道:“木活字差不多够用了,铜活字还是太少,可再多新铸一些。”

虽然铜活字更贵,但贵也有贵的好处,不仅保存起来比木活字更久,而且印刷效果也的确比木活字更好,木活字遇水有概率字会糊。

吕犹龙说道:“臣已着令刊印厂,再行新铸一批铜活字,并雕刻更多枣木、梨木活字。”

刊印厂并非只隶属宣传部,而是同时兼具宣传部、皇室印刷厂的职责,平日里都是替宣传部印刊,没事也可以与民间商贾合作印刷。

朱怡炅看了看手中关于《永乐大典》副本到册的名录,不禁有些唏嘘,这部还是从北京文渊阁带回的副本。

而真正正本,早已失传,就连另一个时空八国联军毁掠的也是副本。

过了几日,朱怡炅在谨身殿接见前来朝觐的石砫马光裕。

马光裕是现任石砫宣慰使马洪裔的孙子,而且,就是因为马光裕的的两个儿子,才最终导致了石砫宣慰司被改土归流。

“石砫马光裕拜见大明天朝皇帝陛下!”

朱怡炅微笑道:“平身,赐坐。”

“谢陛下。”马光裕恭敬起身,心中颇为欣喜,大明皇帝如此礼遇重视,那此行目的应该能够成功。

马光裕说道:“陛下,伪清鞑子残酷无道,致使四川民不聊生。而今王师杀入四川,川中百姓无不欢呼雀跃,喜迎王师。”

朱怡炅说道:“鞑子便是鞑子,四川百姓还有马卿却是受苦了!”

马光裕起身,上前一步跪倒:“今朝廷天兵已至,石砫愿追随王师天兵,恳请陛下赐予石砫宣慰使封号、印信。”

朱怡炅点头:“看来石砫果真是我大明忠臣啊!”

马光裕都没起来:“今石砫忠于大明天朝,便如前明之石砫同样忠于天朝。”

朱怡炅十分慷慨道:“如此,那便依卿例,赐石砫宣慰使司及印信。”

马光裕欣喜若狂,连连拜谢:“多谢陛下恩典!”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