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开天飞船
通常来说,从飞船原型机出现,到最终定型投入量产,速度不会这么快。
放到人类世界之中,稍微慢一点就是十几年时间。
在这过程之中,飞船会被反复测试,反复打磨,反复优化。一直到将事故率降到最低,才会量产投入市场。
但在李青松这里,整个流程却仅仅只有半个月左右。
一切都快到不可思议的地步。
第一批100艘飞天一型近地飞船交付后,很快便是第二批,第三批。短短一年时间内,飞在洛神星上空的飞天一型飞船数量便超过了1000艘。
它们虽然全都是飞天一型,但具体的大小、吨位、外型、发动机功率、用途等,则有所差异。
有的飞船专门运人,属于客船范围。有的则专门运载较大吨位的货物,属于重载飞船,有的则以小快灵为特点,属于高端快速飞船范围。
飞天一型这个系列之下,各式飞船人才济济。
但好景不长,没多久,第一次飞船坠毁案例便出现了。
一艘重载飞船在飞行途中,忽然间功率失控,大量的液氧和甲烷混合在一起,变成了一颗大炸弹,在洛神星昏暗的天空之中轰然爆炸。
不仅飞船中的货物全部损失,还炸死了数名克隆体。
对此,李青松的反应却是毫不意外。
炸飞船,多正常的事儿,值当大惊小怪?
让李青松像是当初人类世界那样,经历几年十几年的时间去打磨一款飞船设计方案,一直到它真正成熟才推向市场,哪儿有那个时间。
既然如此,飞船出故障,甚至于爆炸就必然不可避免。
但这件事情应该分成两方面来看。
仓促量产并规模化使用,必然导致各种隐患和设计缺陷频繁爆发。
这固然会导致一定的损失,但却可以以最高的效率将这些隐患和缺陷暴露出来,然后集中解决。
原本需要反复打磨十几年才能一一找到并消除的各种隐患,此刻只需要量产使用不到一年时间,就能全部暴露出来,其效率提升了何止十几倍。
缺点无非就是炸一些飞船,炸一些货物,炸死点克隆体而已,对于李青松来说,无所谓了。
于是,一边是频繁的飞船故障甚至于炸毁,一边则是飞船工程师克隆体们的日夜不休,再一边则是不断迭代优化的飞船生产线。
飞船炸的越猛,李青松投入使用的飞船数量便越多。
第一个月,李青松炸了50多艘飞船。第二个月,则直线降低到了仅有20艘。到了第七个月,便连一艘爆炸的飞船都没有了。
这第一年时间过去,以爆炸、报废的300多艘飞船为代价,李青松飞船工厂之中制造的飞船,综合性能直接翻了一倍还多,到了此刻更是将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飞船造了出来。
以最新研发的高效甲烷氧气发动机为动力来源,它的速度将可以史无前例的提升到900米每秒,直接超过洛神星的第一宇宙速度,进入到它的环绕轨道!
“点火!”
伴随着李青松一声令下,这艘仍旧是半球状结构,高度约有5米,直径约有16米的巨大飞船尾部喷射出了前所未有的猛烈、炽热的火光。
它轰鸣着起飞,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开始转变航向,向着斜上方猛烈飞行。
try{ggauto();} catch(ex){}
速度计上面的数字不断快速跳动,最终,来到了900米每秒,也即时速约3240公里。
这时候,它距离洛神星地表已经有了五万米高度。
发动机关闭,船舱之中的重力骤然消失,克隆体们的身体如同在水中一样,有了上浮的趋势。
但因为安全带的缘故,仍旧被限制在座位上。
此刻,这艘被李青松命名为“开天一型”的飞船,便以约110分钟一圈的速度,围绕着洛神星运转。
只能在洛神星近地空间飞行,无法进入环绕轨道的,便是飞天型飞船。
能进入环绕轨道的,便是开天型飞船。
过了几个小时时间,这艘开天一型,编号为01的飞船终于追上了深空号飞船,并与其对接。
于是克隆体们和一些物资便转移到了深空号飞船上,完成了第一次太空货运工作。
这种工作,李青松之前使用登陆飞船执行过许多次。但无论之前的哪一次,都没有这一次更让李青松激动。
因为这次使用的是自己制造的飞船!
自己从此刻开始,终于真正拥有了太空航行的能力!
有了可以进入环绕轨道的飞船,自己就能在太空中建造空间站,建造无重力工厂,部署大量的卫星、探测器、望远镜,自己的活动范围将得到极大的延伸,终于可以不被死死限制在星球地表了!
这一刻,仿佛一扇大门在自己面前缓缓打开,仿佛天地一瞬间都变得广阔了起来。
片刻的激动之后,李青松立刻下定了决心。
“我要造一座大型的空间实验室出来!”
现阶段,一座大型空间实验室,对于李青松来说意义重大。
原因很简单,洛神星表面重力虽然低,但终归还是有的。而一些实验、一些研究,唯有在无重力的环境之中才能进行。
譬如生物育种、机械的高精度加工、高集成度芯片,等等等等。
如果能有一座大型空间实验室的话,李青松的科技发展速度必然可以进一步提升。
同时,这个规模庞大的建造任务必然需要众多开天一型飞船多次起降,多次往返太空进行货运任务。
而这,也将起到之前大规模使用飞天一型飞船之时的效果,在短时间内将缺陷和隐患暴露出来,如此以来,李青松便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飞船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最终提升其性能。
于是,除了在星球近地空间内纵横来去的飞船之外,太空之中也快速出现了众多飞船高速飞行。
除了用于运输空间实验室建材的飞船之外,李青松还专门派遣大量飞船进入太空之中,进行高速、长航时飞行试验,想尽一切办法折腾它们,再想尽一切办法优化、提升它们。
时间便在这种情况之下悄然流逝着。
便在一次常规太空飞行试验之中,李青松忽然在飞船附近发现了一块似乎金属板的东西。
那东西约有一米左右的尺寸,呈现出略微弯曲的形状,像是某个更大机械造物上断裂下来的残骸。
“这看起来不像是我造的东西啊?”
带着些许疑惑,李青松操纵着飞船向其慢慢靠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