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学 > 断狱 > 第五百八十五章 整顿军队往西接应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五百八十五章 整顿军队往西接应

小说:断狱作者:离人望左岸字数:1928字更新时间 : 2021-11-15 16:30:56
最新网址:www.qiwenxue.com

杨璟的到来,确实粉碎了蒙古人刺杀李庭芝和杜庶的阴谋,但却也同时为安丰军带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战争,或许这是安丰军将士们心中的真实想法。

但他们却没有往更深处去思考,这场战争并非杨璟带来的,而是阿里不哥带来的。

因为即便没有杨璟,阿里不哥一样会动侵略,反倒是杨璟的刺杀,使得蒙古人暂时群龙无,延缓了这场战争的起。

雅勒泰伦虽然是阿里不哥的妹妹,但蒙古人之中极少有女人统兵的先例。

她虽然是别吉,但也不能只凭一个身份就将兵权接管过去。

早先也已经说过,蒙古人是非常野蛮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就是他们生存的标杆,强者为尊,许多人都是踏着同伴的尸骨,不断往上攀爬。

阿里不哥有着绝对的权威,但并不代表这些万夫长和千夫长,就一定会听雅勒泰伦的命令。

蒙古的军士都是骁勇之人,他们都悍不畏死,但绝不会让一个女人,将弟兄们带到战场上去,白白丢掉了性命。

即便他们很看不起南宋的军队,认为即便没有阿里不哥,他们也一样能够攻下安丰军,占领淮南,甚至直逼庐州乃至建康府。

可如果让雅勒泰伦来领兵,或许结果就截然不同了。

杨璟自然是能够想到这一点的,所以他认为,雅勒泰伦想要掌控兵权,尚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也给安丰军争取了更多布防的时间。

李庭芝和杜庶都是不错的年轻将领,听了杨璟的分析之后,诸多将士们也都稍稍安心下来。

作为第一道防线,淮河南岸就变得至关重要。

早先为了抵御蒙古人,杜庶的父亲杜杲,就在河岸边上建造了不少砦堡和工事,以阻止蒙古人登岸,而河岸后头也同样挖了不少陷马坑,甚至于引入了淮河水,将河岸附近的田地,变成了泥塘。

蒙古人到底是以骑军横扫天下的,这些泥塘能够让他们的战马深陷泥潭而失去机动性。

这也是借鉴了北宋时期防御辽人的战术,而事实证明也确实有效可行。

除此之外,杨璟还将抗倭名将戚继光的一些战术,也都拿出来跟这些将领分享。

其中就有狼筅等土办法,法子虽然土,但却非常的有效。

淮河两岸水土湿润,也有不少竹子,挑选大毛竹,削去叶子,留下大的枝桠,削尖之后,便是参差的狼筅,用来阻止敌人登岸,最适合不过。

当然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战术,杨璟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他已经让陈密通过皇城司的情报渠道,了密信回去,如果赵昀准许,那么匠师团制造出来的枪械,将优先供给安丰军。

杨璟临行之前,其实也与赵昀讨论过这个问题,也立下了一个预备方案,赵昀也需要检验一下这些步枪的实战效果如何,所以希望还是很大的。

而就是在这次讨论之中,赵昀接受了杨璟的建议,将匠师团定名为神火营,这也是杨璟借鉴了大明神机营的灵感来源。

无论如何,如果第一批生产出来的步枪能够及时支援,那么这场仗的胜利几率就更大了。

在此期间,杨璟和李庭芝等人也都了好几封奏折,陈述了此战的不可避免性和必要性,希望朝廷方面能够及时给予支援,因为无论朝廷方面如何争论,这场战争一定会爆。

如果朝廷的文武百官只顾着争论不休,安丰军只能丢掉,同仇敌忾精诚合作,守住安丰军甚至反攻淮北,收复失地,都是有可能的。

杨璟相信,已经重新振作,想要收拾旧河山的赵昀,应该会明白这个道理。

事情也果然照着杨璟预料的那般在展着,虽然杨璟好生羞辱了蒙古大军一番,但淮食镇方面果然偃旗息鼓按兵不动,想必是他们正在与雅勒泰伦进行内斗。

李庭芝等人也倍感可惜,如果这个时候能够主动起进攻,也就没必要干等着被人揍了再还手了。

可惜朝廷的法度便是如此,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臃肿且低效率的朝廷,才导致南宋军队不断吃大败仗吧。

李庭芝和杜庶等人正在积极备战,而杨璟也没有闲着,因为他还有一件事没有完成,那就是接应南下的道士们!

起初他尚在淮食镇之时,因为一直受到关押,所以也没能注意道士们是否已经抵达淮南地区。

不过陈密和李彧林爵等人却潜伏在淮食军镇里头,照着他们的说法,那地方三教九流都有,装神弄鬼的假道士也一大堆,正统道人也是有的,只是规模不是很大,应该不是南下的宗云等人。

龙山观和道录司那边的情报显示,北方佛道争论已经尘埃落定,全真道为的道教,正式被蒙古帝国取缔,道士们是如履薄冰度日如年,道人们纷纷被朝廷抓捕,充作军奴,也是凄惨不已。

而全真道这样的大宗派,底蕴十足,低调一些,或许还能得以苟延残喘,丘处机毕竟是成吉思汗亲自册封的,蒙古人也不敢将全真教赶尽杀绝。

但其他宗门可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再者说了,蒙古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借着这个机会,大肆搜刮,马踏江湖,便是许多其他宗门,也都被他们故意当成道教的门派,抓捕搜刮,无所不用其极。

如此一来,宗云和董尚志葛长庚所率领的南下队伍,可就非常的浩大了,断然不可能半点消息都没有。

人类之所以是群居动物,就是因为人多力量大,团结一致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队伍壮大了,确实感到安全了不少,但问题也非常的明显。

这么多人的一个大队伍,想要越过淮食军镇的防线,偷渡到淮南这边来,简直就是难于登天!

也正是因此,才需要杨璟和龙山观的陈锡贤等人前去接应,为他们制定路线,沿途提供引导和保护等等。

杨璟一直担忧着宗云等人的安危,眼下雅勒泰伦忙着争夺兵权,本身的健康问题也不知道得到了妥善解决没有,所以这个时机之下,选择去接应宗云等人,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当杨璟将自己的想法告之李庭芝等人之时,这些人自然是强烈反对的。

且不去说雅勒泰伦将杨璟视为死敌,整个淮食军镇的蒙古人都恨不得将杨璟千刀万剐,杨璟重新潜入淮北,根本就自寻死路,单说杨璟对战局的形势把控,对战略战术所提供的一些思想指引,就让这些安丰军的将士们,感觉如何都离不开杨璟这个巡检观察使。

按说武将们最讨厌的一个官职,本该就是监军或者巡检一类,但杨璟却成了一个例外。

这自然与杨璟的付出和成就密不可分,但一部分原因也是源自于杨璟的个人气度和魅力。

他虽然果敢坚决,但丝毫没有官僚作风,也没有任何架子,起码他并没有抱着敌意来对待安丰军的将士们。

一些个监军之类的人物,一旦下放到地方来,给人的嘴脸就好像再说,你们都是一群蛀虫和垃圾,只知道浪费粮食和打败仗,留着你们就是拖垮朝廷,身为监军,我就是来办你们的!

可杨璟不一样,他能够设身处地为将士们着想和考虑,甚至连改造安丰军将士们的营房和日常用度等等,都亲力亲为进行了监督,并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安丰军的将士们都能够切身体会到这种关怀,他们的营房变得更加干净整洁和宽敞明亮,他们的伙食也得到了改善,只不过他们的练兵方法和强度,也生了改变。

杨璟对军事并没有太多的涉猎,但他是参加过军训的,只不过是把军训那一套东西,拿出来给李庭芝和杜庶等人分享,分析可行性,并因地制宜地进行了些许改动,便投入了日常训练之中。

这种军训模式是数百万军队都在使用的法则,存在即有理,我大天朝数百万军队都在用,而且一直没有改动,说明是智慧的结晶,或许三五天没什么明显的效果,但如果能够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杨璟相信,安丰军的战力一定会得到飞跃一般的提升!

当然了,这只是他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除此之外,还有军纪整顿以及奖惩条例等等新的军规,这些都是李庭芝等人从所未闻,却又让人惊艳的创新。

他们对杨璟已经心服口服,想要实施下去并不难,而且安丰军本身就是一线边军,纪律和战斗力等,都算是大宋军中出类拔萃的,执行力比其他军队也更加的彻底。

有了李庭芝和杜庶的支持,杀掉阿里不哥的杨璟,在军士们之中又有着足够的威望,这些改动实行得也比较顺利。

当这一切渐渐步入正轨之后,杨璟终于与风若尘等人筹备妥当,开始了北上接应宗云等人的计划!

淮食镇已经戒严,杨璟等人想要穿过淮食镇是不太可能了,而雅勒泰伦正在争夺兵权,为了防止大规模的动乱,蒙古人肯定会封锁淮食军镇,宗云等人不是一头撞进坑里的傻狍子,肯定也能够探查到淮食军镇的危机,应该不会在将淮食军镇作为落脚点。

所以杨璟与风若尘等人商议了一番之后,决定沿着淮水往西,再渡河前往蔡州,那里虽然已经被蒙古人占领,但也算是个大的州府,如果宗云等人没有选择淮食军,那么应该是转道蔡州了。

而且蔡州过去便是唐州,而唐州的对岸,乃是南宋的壁垒,让蒙古人头疼了好几年的襄阳府!

襄阳府作为抵御蒙古人的前线重镇,已经培养出了强韧的抗压性,成熟的战略战术体系,足以继续阻挡蒙古铁蹄好几年。

也正是因此,襄阳府也成为了北面汉人逃亡的选地点,许多北方流民,都不断往襄阳府逃难,难保宗云等人不会选择襄阳府。

想到襄阳府,杨璟不由想起出使大理之时,从大理逃难,半途被杨璟救下的那支大型商队,那商队的领沈鼎食,便在襄阳府,说不定到时候还能够用上。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杨璟和风若尘等一行人做足了准备,便往西而去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