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三章慢慢来
李忠信这次到苏联以后,先是通过巴姆洛夫斯基再次拜会了巴姆洛夫斯基的领导,然后便带着王波和封半山到苏联科研人员最为集中的地方,开始进行系列的赞助交流活动。
这个赞助交流活动呢!李忠信想得很清楚,赞助学校一部分钱,赞助科研人员和学校的将是,获得学校和研究所的认可以后,然后进行学术性质的交流。
交流这种事情呢!有几种交流的形式,一种是忠信公司这边派到苏联这边一些学生和研究人员,到这边过来进行学习交流。
当然了,这个时候,中国到这边的人员,主要是以学习为主,毕竟这个时候苏联的科研水平,要远远高于中国的科研技术水平。
第二种交流呢!是邀请苏联这边的专家学者到中国江城那边去进行一系列的指导合作,这个呢!用一种半官方半民间的形式来做。
只要到中国江城那边的科研基地讲讲课,并帮助进行一些指点,那么,苏联这边的科研人员就会赚到很大一笔钱,至少要比这个时候在苏联这边赚得多很多。
当然了,李忠信还和巴姆洛夫斯基提出来,现在中苏开始友好,这边的科研人员和一些人都可以到江城那边进行交流访问,一切的费用呢!忠信公司来承担。
在补助方面,李忠信也会给予最高的补助,不光在饮食上,还有其他的方面,让他们到江城那边以后,能够感受到忠信公司的真诚。
李忠信有一种想法,先让苏联这边现在的科研专家和科研人员认识中国的江城,知道在中国有这样的一个适合搞科研,搞学术研究的地方,在那里,不但钱赚得多,生活更是无忧无虑,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
当苏联一旦解体的时候,这些科研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脑海当中不光是想着中国,而且会想到在中国的黑省,有一个十分适合他们生活的地方,那就是中国的江城。
苏联解体以后,可以这样说,苏联的高科技人才,以及军工专家等等,到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都有,他们都有着各自的一种理念,并喜欢选择他们喜欢的生活。
如果说在中国东北的江城市,有这样的一种他们喜欢生活的环境,更有着他们想要的生活,而且能够随时和苏联这边的人员进行联系而不受到任何拘谨,那么,李忠信相信,到江城的科研技术人员会相当多,对于忠信科研基地,对于忠信公司乃至国家,都是一件相当不错的事情。
人呢!有这样的一个思维方式,没有见到过的东西,没有实际去看过的地方,他们都会觉得陌生,觉得有种压抑的感觉,如果到了一个地方,而且喜欢上了一个地方,那么,一旦出现想要离开家乡故土的时候,就会想到那样的一个地方。
李忠信的想法很简单,趁着现在苏联还没有解体,忠信公司邀请这些专家学者到中国那边,让他们感受到忠信公司对待外籍专家学者的优厚条件,今后苏联一旦解体,那么,就会有很多人想起来江城那个地方。
商业合作以及购买苏联矿产,各种产业等等事情,这些东西,王波和巴姆洛夫斯基早就已经进行过沟通,只是具体的事情还在探讨当中,没有落实下来。
李忠信觉得,这种事情是急不来的事情,一口气吃个胖子的可能性不大。
苏联有输出的好东西,忠信公司也有输出的好东西,只不过呢!看力度的大小而已。
忠信公司在中国有文胸厂,服装厂等轻工业发达的工厂,这些东西,都是苏联这边急需的一种东西。
现在忠信公司在远洋捕鱼方面已经出现了很不错的成绩,在中国已经建设起来了三家大型的罐头厂,无论是水果罐头,还是鱼罐头等等这些东西,都可以运输到苏联这边来。
李忠信心中最为清楚,苏联人喜欢喝酒,特别是中国的白酒,中国黑省这边五十度以上的纯粮食白酒在苏联是最受欢迎的东西,没有经历过中苏之间贸易的人不清楚,在中苏边境线上,一瓶不错的白酒,能够直接换到一个军用望远镜或者是一双军用的大皮靴,可想而知,苏联人多么喜欢东北的酒。
这些东西呢!现在忠信公司都有很多的库存,毕竟这些东西生产出来的数量十分庞大,而售卖呢!只有忠信公司的综合大楼有售,这样,也是制约了销售空间,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忠信公司开始有了和巴姆洛夫斯基这边谈判的更大资本。
我们公平公正地进行交易,你们需要什么东西,特别是民用物资方面的这些东西,都可以拉出来一个清单,我们忠信公司在中国那边开始大量地进行收购,到时候通过船舶运输或者是其他的运输方式,给你们苏联运过来,这样呢!会解决很大一部分苏联人生活用品奇缺的一种窘境。
这样的一种事情呢!是苏联政府最希望,也是最想看到的,中苏建交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中苏两国之间的贸易。
忠信公司能够提供的货物,加上运费,会对巴姆洛夫斯基这边的商会进行一个系统的报价,如果能够接受,那么就会成交。
同样道理,苏联这边的木材了,矿产了,石油了,天然气了等等这些东西,也可以作价卖给忠信公司,这样一来,互相直接的合作就展开了,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私底下的层面,都是一种双赢的趋势。
从历史上来看,中苏两国、中共与苏共两党曾有过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
新中国一成立,出于对国际形势和国内需要的考量,就开始实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对外政策。
苏联也因内政外交上的需要,给了中国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中苏两党、两国经历了一个将近10年的友好合作时期。
只不过从50年代末开始,中共与苏共两党在国际共运、社会主义国家的原则问题上出现了严重分歧,展开了论争。中苏两党之间关系因为一些事情骤然起了变化。
。搜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