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学 > 这个大清不对劲 > 156 四路清军齐出动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156 四路清军齐出动

小说:这个大清不对劲作者:吐槽是福字数:2124字更新时间 : 2022-06-15 21:42:46
最新网址:www.qiwenxue.com

正所谓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李长青召开内阁下达命令时一套一套的,但这些内阁大臣們执行的时候,光是招揽懂得命题的读书人就忙得焦头烂额。

没办法,大唐帝国手中不缺能砍人的兵,却非常缺读过书的文人!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哪一个不是家里有地的地主?

即便是所谓的寒门, 也是一个个小地主啊!

原因很简单,平头老百姓整日里为吃饭问题忙得晕头转向,哪里有余钱供孩子去念书?

能让孩子念个蒙学,认识一箩筐的汉字,就已经是平民百姓里的‘高材生’了。

所以,读书人还得从这个时代的中产阶级,也就是地主阶级家庭里面找。

只有地主阶级才能全家吃饱,有余钱给孩子们支出教育开销。

古往今来,教育都是要花钱的,花的还不是小钱!

即便是21世纪的义务教育,各种开销支出加一起,也能将普通家庭的父母压得喘不过气来,造成生得起教育不起的窘迫局面。

如果教育支出不够的话,生出来的孩子长大了跟自己一样是底层打工人,还生孩子干什么?

只为了给社会培养韭菜和劳动力?

辛辛苦苦养大孩子,开销那么大,就为了培养一个跟自己一样受苦受累的劳动力,图啥?

所以,不是家长们舍得花钱, 而是教育的钱不得不花!

真要是选择躺平,也不会去结婚生子……

愿意多生多育的家庭,说明都是不甘心躺平的家长,希望自己没做到的事情,能在下一代身上找回来。

这其实也是一种希望,说明那些家长跟咸鱼不一样……

在物资充足的21世纪都是这种情况,更何谈这个落后的平行世界?

平头老百姓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怎么供养孩子读书?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也正是这个问题,造成了有钱人和地主家庭对教育资源的垄断,使得读书人的出身基本上都不会太差劲。

而有钱人对教育资源垄断后,考上科举当了官,又能反哺自己的地主家庭,形成良性循环和更强大的资源垄断,由此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士绅阶级!

士指的是有功名的读书人,绅指的是地方的土财主和大地主。

除此之外,开科举还能让广东省境内的宗族豪绅安心。

说白了,读书人不都是从那些宗族豪绅家庭里出来的么?

这是大环境决定的,除非李长青能让普通百姓家庭解决温饱问题,有余钱供孩子念书,否则取才只能从宗族豪绅家庭里面取。

国家建设需要读书人当官,这是刚需, 哪怕有系统傍身的李长青也不能免俗, 即便他对那些宗族豪绅没有什么好感,也只能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如果只为了满足自己泄愤的情绪,将读书人都杀光赶跑了,那可就真的变成蝗虫一般的存在。

李长青本质上还是贪图享乐的,谁不喜欢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的好日子?

整日里在外奔波打仗,风尘满面的很舒服么?

这年代的科技水平,行军打仗可没有飞机和高铁乘坐,就只能靠自己的身体硬撑!

哪像现代社会里那般,司令官坐在舒适的指挥部里,指点江山就足够了,旁边还有美丽的女秘书服务,闲暇时期,甚至可以跟美女秘书发展下超友谊关系。

古代行军打仗,是真的苦!

即便是将军,也不过就是行军的时候能骑马,下营的时候吃的比士兵能好一些而已。

别当长时间骑马是什么享受,那玩意不是劳斯莱斯,骑久了很遭罪的。

什么?

坐马车?

呵呵,这个时代的马车没有什么好的减震系统,光是一路上的颠簸,就足以把将军的身子骨震散了。

这也是为何很多将军宁愿骑马也不坐车的原因。

真正长时间行军能让人感到舒适的,恐怕只有人抬的轿子了,相对于骑马和坐马车,轿子的颠簸好歹还能人为掌控(训练一批底盘很稳的轿夫)。

只是,长时间行军让轿夫抬着不实际。

总而言之,这年头行军打仗是非常遭罪的,所以李长青从未想过让自己变成流寇。

大唐帝国的科举取士效率非常高,公告发出去后,也不挑什么日子,估算一下距离广州城最远的宗族豪绅家族子弟的赶路时间,再放宽一些就是考试时间了。

与此同时,对那些大城和交通要点的交接也是同步进行的,一直被闷在广州城附近的广东守备军,总算有了走出去的机会。

他们将会是第一批跟那些宗族豪绅等地方武装实行交接的部队。

李长青要的只是大城和交通要点,周围的村镇乃至县城并没有索要,没有触及到宗族豪绅们的核心利益,所以大家伙都挺配合。

没有人头铁到敢跟李长青对抗。

这其实就是大势!

随着大唐帝国的朝廷在广东省扩张自己的直辖领地范围,周边省份的清军顿时紧张起来。

而平南王尚可喜,则在这时候逃回到湖广省岳乐麾下。

随后,平南王尚可喜就收到惊天噩耗,他因为丢失广东省的罪责,被康熙帝下令剥夺了王爵!

降格为平南将军,留在岳乐账下听用。

当然,康熙帝给了尚可喜戴罪立功的机会,如果能平定广东省的伪唐逆贼叛乱,尚可喜还能恢复自己的王爵。

原本,尚可喜麾下拥兵数万的时候,康熙帝没有颁布剥夺王爵的旨意,但当尚可喜带着三千余溃兵逃入湖广省后,旨意以不可思议的效率下来了。

很显然,京师中的那位大清圣上,早就做好了两手准备。

尚可喜能在广东省挺住,就让他继续在那里消耗妖道李长青的‘实力’。

若是尚可喜被打败了,就将尚可喜的王爵拿掉,震慑宵小之辈!

尚可喜对于自己的王爵被削倒是有过心理准备,他早就在李长青的接连打击下,锻炼出一颗强大的心脏,心理承受能力今非昔比。

让尚可喜惊愕得是,李二狗带着上万清军逃入湖广省境内后,竟然被岳乐当众夸奖了一番,并且越级提拔为总兵官!

还给李二狗破格入了汉军旗!

这可是总兵啊!

岳乐这么做,自然是因为听说了李二狗的勇名,而且李二狗对大清的忠诚也经过考验,这次又带回来上万清军战兵,光是李二狗手中掌控的兵力,就足以配得上一个总兵衔。

要知道,李二狗麾下有不少官兵,原本都是广东省尚藩麾下的旗领汉军,战斗力比绿营还高出一头。

当然,面对妖道李长青的战傀,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没人敢拼命……

岳乐最近这段时间也不是什么都没做,数个行省的清军聚兵点将,他如果啥都不做的话,康麻子大帝不得问责?

背后的压力逼得岳乐不得不去发起战争。

因此,这段时日,在岳乐的串联下,广西的孙延龄和孔四贞,还有祖泽清带领的祖家军都已经在广西靠近广东省的边境集结。

耿精忠也得到了福建省的全部绿营指挥权,在福建省边界聚兵。

江西的勒尔锦同样做好了准备。

四个广东省的邻近省份,所有的清军战兵(就是不算民夫和后勤辅兵,这些人也是有战斗力的)加在一起,人数已经突破十万大关!

这么多清军哪怕分成四路,每日消耗的粮草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或许会有人疑惑,平常清廷这四个省份,不同样要养这么多兵将么?

然而,聚兵之前各地驻防的清兵都是分散的,可以依靠地方衙门供养。

而聚兵之后,想要供养这些军队吃饭,就要从各地调集粮草物资供养,路途上的消耗远高于以往分散各地驻扎的时期。

这就是为何战时聚兵需要提前准备充足粮草的原因。

这个时代的糟糕路况和落后的人畜运输方式,导致运输时往往会有半数粮草在途中被消耗掉。

若是路途遥远的话,恐怕运到驻兵地点的粮草十不存一。

也就是说,聚集的军队如果只吃一个单位的粮食,后方朝廷转运的粮食需要十个单位才足够!

这就导致,古代想要远征除了走到哪吃到哪的游牧民族外,都会极大的消耗国力。

越是依赖于农耕文明的国家,远征的成本越高。

蒙古人能打下大半个欧亚大陆,跟他们的游牧生存模式有很大关系。

游牧文明虽然穷,但他们可以驱赶着成群牛羊跟随大军一起赶路,士兵们的家眷都跟随军队行动,不会让士兵们产生太多的思乡之情,保障军心士气的稳定。

游牧军队自己携带的牛羊是保底物资,征服新地区掠夺的物资则是绩效提成,自然而然的,游牧民族远征时的战斗力更强!

不过到了火药时代之后,战争从刀枪进化成枪炮,枪炮这玩意没有充足的弹药就是烧火棍。

而生产弹药的兵工厂没法像牛羊一般长出脚,跟着游牧军队四处跑,结果就是战争对后勤的依赖越来越强,使得游牧文明的远征能力无限下滑。

游牧文明打仗时的王牌骑兵,遇到农耕文明的枪炮完全没有还手之力,这就是为何近代史中,没有一个游牧文明能重新崛起的原因。

当然,到了工业化时代后,铁路这种便利的交通成为运输主力,让各国远征变得容易,只要修建几条铁路干线,管你距离多远,都能调遣足够的军队保障充足的弹药供应。

结果就是,世界大战爆发了……

科技的进步,自然而然的让人类之间的互相残杀规模与日俱增。

到了现代社会,甚至已经到了只需按下核按钮,就能毁灭地球表层人类文明的地步。

核威慑可比李长青的系统外挂还要狠毒。

尚可喜的失败让岳乐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下去了。

如果有其他选择,他真的不希望跟妖道李长青对上。

妖道李长青投放的战傀实在是太邪门了。

于是,岳乐对另外三省的清军统帅下达了进攻的命令,按照原计划,从四个方向攻入广东省境内,将所有接受妖道李长青册封的伪唐封建主,通通剿灭。

岳乐想不出正面战场击败源源不断妖道战傀的方式,就只能通过焦土政策来摧毁妖道李长青的根基。

至于广东老百姓为此会付出多么惨重的代价,是清廷将领需要担心的问题么?

如果没必要的话,清廷自然不希望他们的奴隶汉民死得太多,导致没有汉民可以压榨,但为了剿灭妖道李长青,岳乐只能这么选择。

朝廷的康麻子大帝也是通情达理之人,虽然没有发明旨(康麻子要维持仁君的名声),但私下里已经派人跟岳乐沟通过,让他放手去干。

只要能剿灭妖道李长青,做什么都可以,哪怕把整个广东省屠成白地。

大军出动是十分浪费时间的,毕竟还需要一个粮草先行。

在岳乐出动四路大军的时候,李长青的大唐朝廷除了忙着科举选材和接受广东省大城外,还派人去跟澳门的葡萄牙殖民者进行沟通。

“什么?

那个广州城的伪唐政权让我们交出所有的武器装备,还要让澳门并入伪唐治下,给伪唐皇帝交税?

他怎么可以如此侮辱信仰上帝的子民!”

来自于葡萄牙王国的澳门总督堂吉诃德,愤怒异常的对刚刚收到大唐要求的下属喷着口水。

不是他城府不够深,而是他看到白纸黑字上翻译的拉丁文条款后,实在是无法接受。

条款的内容很多,但总结起来很简单,让整个澳门放下武器乖乖投降,然后当大唐帝国的顺民!

而大唐帝国的皇帝是一位非常仁慈的君主,所以只要他们答应这个要求,就愿意接纳他们这帮西夷之人成为大唐帝国治下的第一批外民。

外民是大唐帝国设定的民众称呼,用来与国族汉人加以区分。

当然,大唐帝国的国族不用必须是汉人,凡是愿意接纳汉家文化,黑发黑瞳说着汉语的人,都可以算是国族,统称为唐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