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学 > 重生之乘风而起 > 第两千两百七十五章 圆礼器和方礼器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两千两百七十五章 圆礼器和方礼器

小说:重生之乘风而起作者:二子从周字数:1109字更新时间 : 2024-09-13 00:48:05
最新网址:www.qiwenxue.com

第1782章圆礼器和方礼器

不过今天的主调还是开心,接下来又是接受媒体采访又是座谈会又是午宴,整体氛围还是很好的。

之后的两三天里行内大佬们开始向京中聚集,都是王老爷子和启老撒出的英雄帖,来京中对六朝四家的画作进行鉴定。

周至和老马也挺忙,他俩要负责带着国际友人逛京城。

其实别说国际友人了,就连周至都对首都挺好奇的,虽然他来了很多次首都,但每次基本就是机场和国博故宫几个办公室,另外淘过一次大柳树,一次荣宝斋。

就连自己的那些四合院儿周至都没有如何去过。

现在那些四合院儿也被改造成了充满老燕京风情的民宿旅店,也是马爷在负责管理,周至倒是不贪图门店收入,主要是老房子要是没人住的话,就会容易失去保养,反而容易坏掉。

除了海潮庵的那一套已经出手给崔如拙,换到了一套三百一十幅的石涛罗汉册页和一副巨作《盛世荷风》外,其余的九处已经全部装修完毕。

所以马爷那些狐朋狗党的作家们和文艺界人士在德绵堂后屋吵吵闹闹影响大家欣赏藏品的事情,现在已经不再发生了,他们转移到了周至从徽州搬过来并原样复原的一处老宅,叫做“白榆”的地方吵闹去了。

万历年间徽州有许多的文化社团,其中以汪道昆主持的白榆社最为出名。

汪道昆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与七子派领袖王世贞齐名,两人一个借用徽州商人的财力,一个借用吴地商人的财力,招揽各地文士,为两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所在石头门枋上题写着“白榆”两字堂号的老宅是不是白榆社旧址周至倒是不清楚,总归是特征非常典雅突出的徽派建筑,待到装修好以后,周至想着既然有白榆社的典故在前,作为文会之所那当然是再好不过。

马爷就是傻,租房子招待文化届人士们混吃混喝,一个海马俱乐部亏出去几十个四合院,就是缺乏管理手段,不知道按照收藏“以玩养玩”的思路,买下地方并且利用起来,然后坐等升值。

为了让国际友人吃住得好,方便出行,周至也没让新田栋一和坂本五郎去住宾馆,而是住在东交民巷一处小院里。

小院和其余几套宅子都不一样,更类似一所“公馆”,是晚清外交家吴宗濂的旧宅。

吴宗濂是晚清民国期间比较活跃的外交家和翻译家,先是在清政府的沪上广方言馆和燕京同文馆学习法语和俄语,毕业后在京汉铁路局当法文翻译,其后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保奏如外务部,随李鸿章签订沙俄条约,其后任驻英和驻俄翻译,之后一直活跃在外交界。

干了不少事儿,也翻译了不少外国著作,最好玩的是引进了桉树进入中国并且命名,还娶了一个法国妞做偏房。

这所宅子就是吴宗濂在首都活动时候的旧宅,宅邸不算大,但是修建得很“立体”,与周围的旧领事馆,旧使馆等的格调差不多,充满了“洋气”。

换到民国,这样三层的建筑应该叫做小洋楼。

一楼是个大厅,可以办舞会沙龙,二楼是办公室,有一个小会客厅和五六间办公室,三楼是家居,房间较小,分布有点像小旅馆,约莫有十来间的样子,估计当年吴宗濂在这里也是公私兼用。

try{ggauto();} catch(ex){}

这处地方装修是最麻烦的,因为涉及到外观上保持街道原貌,内部装修改造需要文物局审批的问题。所以这栋小洋楼是最后才装修完成的,刚好用来接待新田栋一和版本五郎。

这里地处国博后巷,步行到国家博物馆不过五百米,到故宫博物院也就一公里多,几人甚至可以步行溜达着过去。

皿方的回归带来了相当良好的舆论反响,连带着新田栋一和坂本五郎的待遇都得到了提高,这俩货也好陪,他们哪里都不去,一头扎进国博和故宫博物院的万千藏品当中就出不来了。

新田栋一早年收藏以青铜器为主,五几年一场大病之后,才开始改为收藏佛教有关的文物,国博的青铜器乃是全国甚至世界之冠,因此几人在这里流连忘返。

除了轮展的那一批,几人还得到了临时许可,可以观摩收在库房中的那些不布展的“神器”。

这待遇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有的了。

比如利簋这样的超级国宝,几人不但可以近距离无间隔观看,甚至还能够上手触摸。

馆内还特意给几人配备了专家进行讲解。

“吴研究员,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

“肘子你说,看看我能不能回答。”

“马老能够确认皿方器身在新田先生那里,是因为一行铭文:皿作父己尊彝。”

“这道铭文和收藏于湘省博物馆的盖上的铭文‘皿而全作,父己尊彝’极度相似,因此断定其本为一套。”

“虽然的确是的器型,但是既然铭文上说明了是彝,那不是应该尊重古人的命名吗?为何要以后世的造型分法,将之命名为呢?”

吴研究员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性,戴着厚厚的黑框眼镜,闻言说道:“王老说你能够将《说文解字》倒背如流,这个原因呀,你得去原文上找。”

周至顿时恍然:“许慎原文,彝,宗庙常器也,后人解为双手捧丝、米奉献神灵。但是根据甲骨文的新发现,这个字是像双手捧鸡奉献之意。”

“从糸是因为礼器必以丝覆之,从廾是持米之形状,而《周礼》有‘六彝’之说,皿方上的这个彝,原来不是特专指‘方彝’,而是应当解为‘礼器’,它是个统称!”

吴研究员笑道:“对喽!‘皿而全作父己尊彝’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作为儿子的‘皿’,为自己的父亲周备地制作这件祭祀的礼器。”

“簋,以前和彝一样,也解为方器,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里边将之注解为:黍稷方器也。《周礼舍人注》则说:方曰,圆曰簋。盛黍稷稻粱也。掌客注曰:,稻粱器也。簋,黍稷器也。”

“而后许慎云簋方圆。郑玄则云簋圆方。这叫‘师传各异’,现在我们青铜器里所说的簋,却是两种形状都具备,下方是个四方的底座,上方是个圆形的容器,这也符合古人‘天圆地方’的原始概念。”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