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学 > 凤山巨变 > 第16章 自作聪明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16章 自作聪明

小说:凤山巨变作者:大千.字数:1841字更新时间 : 2023-01-05 01:46:48
最新网址:www.qiwenxue.com

刘文龙回到办公室后,还想着刚才分绿豆粥溅得满地都是的情景,心痛地拍了拍胸口,长叹一声:“真是浪费啊!天啊,我这是怎么了?为了选拔一个选手参市赛,竟听信了老同学之言……”

刘文龙正在自责着,一阵大风从窗口卷入来,把放在案桌上的那本《古诗文精选》吹落地下。

刘文龙弯腰把书拾起来,随手翻阅了一下。突然,刘文龙头脑灵光一闪,只见他双手击节,连声叫道:“好主意、好主意!”

他想:五千年的古诗文优秀文化熔铸了不计其数的脍炙人口的诗篇,许多诗文流传千古,影响一代代人健康成长,学习古诗文,是提高文学素养,陶冶精神情操的重要途径。何不用一首诗作,表达古诗文的精髓,并把诗题在学校文化长廊中,以此作为考卷,看看那个考生能最透彻地领悟古诗文精髓,从中挑选和最终确定选手参加市赛。

……

翌日,刘文龙吩咐教研室主任王金龙,把这次古诗文大赛的评委和前20名考生都召集到会议室来。

通知的人全部到齐后,刘文龙穿着一身唐装服,上面绣着描花诗文,左手捧着一本大部头。

这本大部头——诗文总集《文选》,是一中建校之初第一任校长彭桂和从京都书店购回来,又经历五任校长相传下来的。

这部诗文总集《文选》,南朝梁萧统组织文人编选:《唐写本唐人选唐诗》(唐人写本)、《全宋词》(当代唐圭璋主编)、《元诗别裁集》(清·张景星等编选)、《明词综》(清·朱彝尊、王昶辑录)、《清诗汇》(民国徐世昌编选)、先秦汉魏六朝诗》(当代选编)。

这宝物,刘文龙校长视如皇帝拥有那方至高无上的镇国玉玺一样,作为镇校之宝。

站在前边的王韦一看到这部诗文总集《文选》,不禁怦然心动:自己进入到一中那么多年,这宝物一直深藏在学校里的密室,刘文龙从来没有如此隆重地在众人面前穿过那身衣裳,拿出那本大部头,看来,今天刘文龙有重大的事要宣布,也一定与古诗文有关。

就在王韦一猜想之时,刘文龙面色严肃,语气庄重地开言了,“世事沧桑,日月轮回,我想在我这一任,把中华古诗文弘扬光大寄托在你们身上,以延续古今诗文的文脉。”刘文龙说到这里,锐利的目光透过镜片,在20个考生那里巡视了一遍,殷切期望地,“因此,你们可以把自己学习古诗文多年领悟的心境,用诗文写出来,期限为10天,逾期作自动放弃。如果谁的诗文最能说出诗文的精髓,最符合诗文的精义,所至境界最高,我就让其代表龙门一中参加下个月市举办的古诗文大赛。”

刘文龙的这番话,确实令这20个考生都兴奋万分。

自参赛以来,面对着一部部、一首首的诗词歌赋,多少个寒窗苦读,博闻强记,潜心修炼,励志向上,为的是能具大器,能参市乃至省大赛,扬名立万。

现在,机会来了,怎不令他们欢呼雀跃呢?

在礼堂、在校园、在课室、在宿舍、在饭堂……在一中的每一个角落,20个考生各有自己的想法:

有的觉得自己的诗文水平低,怎样写也比不上“新学霸”龙飞或师哥王韦一,也懒得去动脑筋了;

有的在冥思苦想,搜索枯肠也吟不出一句;

也有稍有文才的,为自己写不出洞悉诗机的诗而苦恼。

而王韦一,本来已是才华横溢的学长,入校门后成了余伟文的高足,很受恩老的器重,有一定的悟性。他知道这次是自己扬名最关键的时刻,便将几个最为知己的同学召集到校园的湖心亭岩石假山后。

王韦一语调含蓄:“各位,你们是我在一中里最为要好的同学,也是我最知心的朋友。今天,刘文龙的话,你们都知道意味着什么?”

马骝王小声地说:“以一哥你的诗文,足可压倒那20个考生,谁敢与你争?”

谭水玮及冯青等人也在附和着。

“不怕一万,最怕万一。”王韦一的眼光闪射出一道晃动的光波,“那20人,来自各班级,各怀心思,龙蛇混杂。我们还是谨慎,多几个心眼为好。”

马骝王:“一哥的意思是——”

王韦一当场作了布置:“我们对这20人平日显露才华的要多作监视,留心他们的动向。”

冯青探询地:“一哥处事细心也是好事。不知一哥认为哪些人是潜在的竞争对手呢?”

王韦一数着手指,点着名:“我看,龙飞、司徒莉、冼小莉……还有那个肥仔冬。”

马骝王轻蔑地:“什么,你是不是指那个龙飞?”

王韦一点了点头:“嗯。”

马骝王笑着说:“一哥,你太杞人忧天了。”

王韦一急问:“此话何解?”

马骝王不以为然:“他是个从乡小升上来的乡下仔,只识哄美女。”

“你可不能如此看轻他。”王韦一的话音里带着几分的警惕,“诸位,你们还记得古诗文大赛,他是第一个交卷,获得第一名的状元。”

“这……这也是……”谭水玮支吾着。

王韦一回忆着:“你们还记得吗?从他以梨打钟、以饼食粥的事来看,他的悟性并不是平庸之辈可比的呀!”

马骝王辩驳道:“写诗文感悟,需要的是文化,文才,可不是打钟、食粥那么简单!哼!他才读了几年书呀?”

冯青附和道:“一哥,你防备他,是必要的。但也不可踩着芋荚当作蛇,弄得自己食不安来寝不安。”

王韦一一脸认真:“总之,我们多留意就是了。来,我们作作分工,对龙飞、司徒莉等人作重点监视。”

王韦一他们就在大石块后面密议起来……

几天以后,马骝王、冯青等人向王韦一汇报:龙飞、司徒莉等人并没有什么动静,王韦一悬起的心逐渐放了下来。

但王韦一也自有苦恼之处,因为他自己私下作过几首诗,但再三推敲后,总觉得不甚理想,真令他忐忑不安。

月夜,焦躁不安的王韦一在床上无法安睡,望着窗外高悬的月亮也是那么的苍白,他再也睡不下去了,起床开了门,独自一人走出宿舍,双手向上做了几个来回伸屈动作,再沿着校园的小道往外走,一边呼吸着夜晚的新鲜空气,一边在搜索枯肠。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校园的湖心亭荷花池。池中的荷花正在绽开,夜风送来了阵阵的清香。

王韦一感到双腿有点疲累,躺在荷花池旁的那棵高大的白玉兰树下,双手枕在脑袋后边,仰望着茫茫夜空。

夜空,墨蓝墨蓝的,皓月高悬,风停了,苍穹上没有一丝浮走的云块。

圆圆的月亮,像一面镜子,高高挂在天上。山峰、教学楼、湖心亭、树木、花草,朦胧而又清晰,虚幻却也真实。

在这轻灵而又凄清的夜色中,王韦一的脑子里全想着古诗词、参市赛……

“什么是古诗词的精髓?什么又是诗的灵性?我的灵性又如何显现……”他边踱步边喃喃自语。

夜,已深,四周静悄悄的,一片树叶飘落也可听到。

这时,鸟云遮盖了月亮,夜空暗淡下来。

悠忽,几声隐隐约约的铃铎声传来。

王韦一一惊,侧耳再听,又听不到了。

他以为是脑子里出现了幻觉,自嘲地笑了笑。

王韦一刚刚笑过,那飘渺的铃铎声又响起,像是从灵魂深处发出来的孤独呻吟,像是从高邈的月宫滑下来的深情呼唤,更像是冥冥中神明对人的某种兆示……

他不由自主地跪了下来……

风,从遥远的天际吹来,乌云随之被吹走,圆圆的月亮又恢复了皎洁,天地变得清明起来。

这时,铃铎声再度响起,王韦一循声而望,啊,这飘忽的铃铎声,原来来自湖心亭子上的风铃!

他自嘲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自语道:“我读了10多年的书,竟然也会鬼迷心窍!只不过因为乌云遮住了月亮,我却错把风铃当成了天籁之音,当成了神明之声……”

王韦一望着高悬在夜空中像明镜一样的圆月,内心深处突然迸发出一道智慧之光……

“啊,多么美好的月夜,多么美好的天空!这洁净如洗的夜空像什么呢?”王韦一思维的触角被打开了,在搜猎着。

忽然,灵犀所至,令他猛然醒悟:“啊,洁净如洗,一尘不染,有如朗朗的明镜!我们学诗的境界也该达到这个臻境!”

王韦一觉得,思维里的云翳逐渐被拂拭而去,显露出的是一片空明。

猛地,王韦一灵感喷涌,高兴得一拍大腿,自然而然地吟诵道:

中华古诗词,

上下五千年。

时常勤苦读,

始得其中意。

夜色正静,月光正好,天地之间空明而又灵动,恰似人的诗心。

王韦一快步径直来到刘文龙寝室前,将食指屈曲,刚想敲刘文龙寝室的门,却又凝定住了。

刘文龙的城府深不可测,究竟他最为钟爱的诗词是什么样意境的呢?目前尚未有一首可参照。自己作出的这首诗,虽然自我感觉很完美,但这毕竟是自己个人的意愿。怕的是,一旦交了上去,刘文龙不大满意,那时已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要想挽救这大局将会变成无可奈何。

这首诗的轻与重,关系到自己能否参加市大赛的名声。如果太过鲁莽,可能只会适得其反。想到这里,王韦一又返身折回自已下榻的宿舍里去,连夜将诗句写了下来。

这首诗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该在什么时候当面交给刘文龙呢?

犹豫傍惶的心境一直在折磨着王韦一,令他欲吐不得,欲吞不能。

有时,一种冲动似魔鬼般驱使他快步奔向刘文龙寝室,欲向他直抒胸臆。

但到了刘文龙寝室的门口,却又戛然而止。那扇门将他与刘文龙隔开作两个心境,两个世界。

王韦一暗自叹了口气,又颓丧地悄然离开。

如此下去,王韦一在刘文龙寝室前优柔寡断地徘徊,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足足三日三夜,合计起来,竞有十三次之多。

但他始终没有勇气敲开校长寝室的门,向刘文龙直诉心曲。

直到第四天的深夜,平日喜欢在夜里鸣叫的蟋蟀也闭了口。

时钟“当、当”地响了三声,王韦一在床上再无也法按捺得住心中奔腾的冲动,于是,他起了床,拿起笔,把这首诗写在纸上,悄悄地来到文化长廊的粉壁上,环顾一番,确认四下无人,把写在在纸上这首诗贴在文化长廊的粉壁后,如夜猫般快步离去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