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学 > 外戚崛起 > 第二章 王政君的奋斗史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二章 王政君的奋斗史

小说:外戚崛起作者:大漠蓝天字数:3477字更新时间 : 2024-10-05 08:53:44
最新网址:www.qiwenxue.com

公元前57年,匈奴内乱,汉宣帝刘询听取御史大夫萧望之(萧何七世孙)的建议,派使节吊唁匈奴,当时匈奴内部四分五裂,呼韩邪单于为了向汉朝寻求支持和帮助,派弟弟右谷蠡王到汉朝做人质,向汉称臣。

按理说,匈奴称臣关既不在朝堂、又待字闺中的王政君什么事?

历史就是这么奇妙,很多看似平行无关联的事件就在某一个偶然的点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这个偶然的关键点就是刘询因为匈奴称臣而下的一份诏令:各地选“家人子”入宫。

公园前54年,王禁献王政君入宫,在掖庭做“家人子”。《汉书·元后传》

所谓的“家人子”共有三个意思:平民百姓、无官职名号宫人的称呼(宫女)、选给太子的女人。

很显然,王政君的目的是做太子妃,事实往往是骨感的现实将丰满的理想击打的粉碎。

更显然的是,她连太子的面都没见着,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成为了一名宫女,甚至连一般的宫女都不如,因为她待在掖庭。

掖庭主要是用来居住一些不受宠的嫔妃,关押有罪的嫔妃、公主、犯罪官吏的妻女,教育和安排宫女工作的地方,也就是高级点的“牢房”。

在此之前,王政君的人生是纯粹被支配的人生,她性格温婉、端庄聪慧、落落大方,一举一动尽显大家闺秀风范。

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两次谈婚论嫁,第一次待过门时候新郎莫名其妙而死。第二位汉室宗亲东平王提亲时,也曾憧憬相夫教子、夫唱妇随、举案齐眉,可依旧残酷的现实击碎了少女对爱情的美好幻想,只剩下血淋淋的现实。

面对掖庭与世隔绝的高墙大院,每天看见的不是太监宫女,就是罪犯家眷,王政君感觉自己仿佛被无形的枷锁束缚,无论怎么挣扎,都只能在原地徘徊,想要呐喊,却发现声音被掖庭凄冷的黑夜所吞噬,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她仰望唯一没有被高墙束缚的天空,夜空中的星星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也在诉说着她的孤独和无助。眼泪已经流尽,寂寞、凄清、无助已经漠然,往后的人生王政君决定自己做主,甚至于做别人主,让别人无主可做。

蛰伏吧,王政君!这是命运对你的考验,唯有心智坚韧之人才能通过考验。

一年后你将迎来一次巨大的人生机遇。

【社会状况】

趁着王政君掖庭抬头数星星、低头数蚂蚁的时间,我们来看看当时西汉的社会现状,以便于更好的理解当时的时代。

自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已先后经历了10位皇帝,属于西汉中后期的汉宣帝时期。汉宣帝刘询在权臣霍光(霍去病的弟弟)拥立下即位,由霍光把持朝政,霍光死后亲政。

亲政后打击占有大量土地和佃农的私人武装(地方豪强),建立日常储备的粮食,收拾了不听话的附属国(西域三十六国),干倒了叛乱(西羌叛乱,今甘肃、青海一带),重新畅通丝绸之路使西汉王朝的国力进一步恢复,开创了“汉宣中兴”的盛世。

举两个例子直观感受一下当时的社会经济和人文状况:

【基层公务员张三】

西汉中后期某年初,公务员张三被县令叫到了办公室。

县令:郡守府来了文书,要咱们重新核查人口数量,清算赋税、丈量土地,咱们县10个乡的工作就交给你了,人员短缺,辛苦了啊。

公务员张三:诺。

公务员张三收拾行囊下乡去了,到了第一个乡以后找到当地的“三老”李四(不是三个老人,是一个德高望重五十岁以下的人)传达了县令大人的要求和主要的工作任务。

“三老”李四:张大人,这么大的工作量,单凭咱们两个人是无论如何也完不成的,容我召集啬夫王五(收赋税的)、各里的里正(村长)共同商议,分配任务,各司其职,争取早日完成任务。

根据分配任务,由伍长(五户编为一伍,每伍设伍长)负责本一伍的人口数量核查,赋税清算、丈量土地,里正汇总本村的各类数据上报至啬夫王五处汇总。公务员张三、“三老”李四负责工作指导和对汇总数据真实情况的现场核查。

清查工作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就这样,公务员张三脚不沾地的辗转于各个乡之间,转眼三个月过去了,清查工作还没有完成一半,一名信使飞奔而来,急招公务员张三返回县衙,公务员张三到县衙后立即去拜见县令。

张三还没来得及汇报工作,县令开口了。

县令:各郡县要向朝廷进贡新鲜水果和物品,物品已经准备好了,你立刻出发,去向朝廷进贡。

公务员张三:县尊,清丈工作还没有……

县令:孰轻孰重你分不清吗?清丈工作随便看着上报了就行,向皇上进贡是重中之重,无需多言,明天一早立马启程。

公务员张三:……

公务员张三第二天一大早乘坐公车(马车),带着一大堆物品启程前往长安,行驶了100公里以后,天色渐晚,于是到传舍(专供公职人员出差的驿站)住宿,安顿好马匹、货物后,劳累了一天的张大人要了一桌小菜,包含小麦蒸饼、煮韭菜(炒菜在魏晋南北朝才开始出现)、烤羊肉、一壶米酒(醪糟水),吃饱喝足后开始休息(食宿免费)。

张大人几天后到达荆州,从荆州换水路前往长安。10天后,张大人到达长安(西安)将贡品交付有关衙门后,游览了一番长安城。

长安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有12座城门和8条主要街道,最长的街道长5500米。城内的宫殿、贵族宅邸、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

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贵族宅邸、官署、府库等形成的政治区。居民区分布在城北,划分为160个“闾里”(住宅集中区)。市场在城市的西北角,为“长安九市”。

张大人首先来到皇城未央宫,远远的就看见一个布局呈长方形,四面筑有围墙的建筑。第一感觉就是大,宫之大,一眼看不下。

刚要走进宫门,就立马被守门侍卫呵止。张大人一个激灵,立马醒悟到皇城不是你想进,想进就能进。(凭张大人的身份,别说皇城了,连长安最小的衙门都进不去)可惜当时张大人没有照相机、手机之类的东西,不然拍照打卡,绝对可以回乡吹嘘一辈子。

张大人拉着一位下朝的官员,好说歹说才了解到未央宫整个宫殿由承明、清凉、金华等40多个宫殿组成。南部正门以北偏西建未央宫前殿,全宫面积约5平方公里,约占全城总面积的七分之一。

至于居民区,就算了,十几万钱(五铢钱)一套的普通民居房价,凭他几百钱的工资,不吃不喝十几年也买不起,看不起更买不起,看来房价任何时候都是普通人的一座大山。

张大人决定再去“长安九市”瞧瞧,这一次张大人大开眼界,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瞧瞧这个、摸摸那个,蔬菜有笋、蕹菜、藕、葵、芥菜、荠菜、芋头、韭菜、芜菁、葫芦、荸荠;瓜果有柚、荔枝、桑椹、枣、酸枣、桃、梨、杏、李、柿、杨梅、青杨梅、甜瓜、菱角、枇杷、桔子、柑橘、银杏、香瓜等;面食有烧饼、胡饼、髓饼、豚皮饼、细环饼、截饼、鸡鸭子饼、煮饼、白饼、蝎饼;干杂货有大干鱼、小杂鱼、干肉、干果(栗)、干菜等;皮革制品有牛、羊、猪皮及狐皮、貂皮和羔羊皮;衣服有帛、絮和各种丝织物,细麻布、毛织品;生活用品有漆器、铜器、铁器、木器和旃席等。此外还有手工业原料、建筑材料、交通工具等等,甚至还看见了类似于火锅的器皿。

张大人心想,我一年时间半年都在外面出差,家里全凭媳妇照料,给媳妇买一匹布做衣服吧,张大人走进了一家布匹店。

张大人:店家,丝帛一匹多少钱?

店家:1000钱。

张大人暗自咋舌,真贵啊,我两个月的工资还买不了一匹布。

张大人:那这最便宜的麻布多少钱一匹?

店家:600钱。

张大人借口忘记带钱,在店铺伙计鄙夷的眼光中跑出了店铺。张大人不甘心,不能白来一趟,总要带点啥回去。

张大人又问了一圈价格。小米400钱一石;布衣500钱一件;裤子800钱一条;皮毛衣6000钱一件。

张大人对价格高已经麻木了,纯粹好奇心驱使去问其他物品的价格,牛8000钱一头;耕马10000钱一匹;甚至调皮性的去问了一下婢女和壮年奴隶的价格,当听到30000钱的时候,张大人夺路而逃。

最后给媳妇啥也没带回去,就带回去了一颗诚挚的心。

【农民李广汉】

西汉中后期中原某地区的一天早晨,农民李广汉从自家的茅草屋里出来,收拾农具开始下地干活,边收拾边喊:

“老婆子,前天让你给村东头的张大妈说托她给咱家小子说媒的事情,说了吗?”

“说了,下午就来回话了。”屋里回了一句。

“我下地了,中午我回来吃饭。”说完,李广汉牵着老黄牛、扛着铁锄去耕地了。

这是一个位于平原山村的农家小院落,正南方向是用黄黏土夯成土墙,屋顶上盖茅草的两间紧挨的房子,房屋左侧是牛棚,右侧是猪圈,房屋正前方一排低矮的土墙,土墙侧面有一扇粗细不一的树枝制成树杈门。

李广汉下地后,老妇人将从麻类植物上剥下来并晾晒好的麻线拿到手摇纺车旁边,左手持两股麻线把端头蘸水粘在锭杆上,右手摇动摇柄,开始纺麻线。纺好的麻线用来制作全家人穿戴的麻衣(平民百姓常年衣物)。

李广汉耕地回来后,老妇人已经准备好了吃食,一盘萝卜、两碗粟米(小米)、几根葱。

“今天怎么还有萝卜吃,有啥喜事吗”李广汉问道。

“这不是待会儿说媒的张大妈来嘛,看到饭菜太差,肯定又到女方家去说三道四了”老妇人解释道。

try{ggauto();} catch(ex){}

刚吃完饭,张大妈就到了。

“李老头、李家老婆子在家吗?”张大妈人还隔着老远,喊叫声已经到了。

“在呢,在呢”老两口连忙出去迎接张大妈。

张大妈进门后盘腿坐在席子上打开了话匣子。

张大妈:我说李老头,你看看你家的情况,就两间破草屋,几亩薄田,家里穷的叮当响,你家小子扁担倒了都不知道是个“一”字,让我咋说媒?要不是看在咱们两家关系好,你家小子孝顺的面子上,我才不会干这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李家夫妇连连感谢、连连称是。

张大妈:我好几宿都没睡好觉,跑东跑西,跑烂了鞋、说破了嘴,总算是村西头的赵屠夫答应把他家二闺女嫁给你家小子。

李广汉:可是、可是……

张大妈:可是什么?

李广汉:可是赵屠夫的二闺女是个瘸子,我听说已经托了好几拨媒人说媒了,现在都快十八了还没有嫁出去。

张大妈:李老头,你别不知好歹,你还挑剔上了,要不是看我面子,赵屠夫压根不会同意这门亲事。人家赵屠夫有四间房子,好几头耕牛,10亩耕田呢,再说人家的二闺女,虽然是个瘸子,可是这闺女腰粗、屁股大,一看就是生儿子的盘子,一定能给你们老李家传宗接代。生了儿子,你还要好好感谢我呢。

老妇人嘟囔了一句,不知道咱家小子同不同意。

李广汉瞪了老妇人一眼,道:自古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他说话的份。

张大妈:对了,你家小子去哪里了?这小子从小就机灵,看着让人喜欢。

李广汉:上个月里正说县里来了通知,要兴修水利,征发徭役,我家小子去县里挖河道了。估计这几天快回来了。

张大妈:那就好,咱们就说定了啊。

李广汉点头称是。

老妇人无奈的长叹了一声。

现在,我们跟着李广汉一家的脚步了解一下传统的汉式婚礼。

汉式婚礼的主要分为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正婚礼(亲迎、共牢合卺、解缨结发),婚后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庙见成妇)三个阶段,具体感受一下。

婚前礼

纳采:媒人张大妈受李广汉的委托向赵屠夫的二闺女提了亲,赵屠夫同意商量婚事。张大妈和李广汉带了只鹅(贵族以雁作为“贽见礼”,因为大雁往往成双入对,雌雁与雄雁一旦结合,便生死相随、不离不弃,寓意新婚男女白头偕老、生死不弃。

平民百姓买不起昂贵的雁,只能以相似的鹅代替)前去求婚。

问名:媒人张大妈带着鹅再次去往赵屠夫家询问二闺女的名字和生辰八字,用于新婚男女卜吉(合八字)。

纳吉:李广汉请算命先生给男女双方合八字,得到吉兆后,委托媒人张大妈带着鹅前去赵屠夫家报喜。

纳征:媒人张大妈和李广汉夫妇带着聘礼(至少有一只鹅)去赵屠夫家订婚,商量婚礼的细节。(赵屠夫家已经收了四只鹅,不担心没有鹅肉吃了,真是凡人打架,殃及无辜的鹅)

请期:李广汉家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作为婚期,用红笺书写男女生庚(请期礼书)装在一个盒子里(女方同意则留下盒子,不同意则带回,婚事吿罢),由媒人张大妈携往女家和赵屠夫商量迎娶的日期。

抢抢算命先生的饭碗,揭秘一下算命先生是如何推算结婚良辰吉日的:首先,看男女属相的大利月或小利月,选定月份。

判定依据:1.正月、七月迎鸡兔;2.八月虎和猴;3.九月蛇共猪;4.七月狗和龙;5.五月、六月、十一月牛羊;6.腊月鼠马走。其次,选定月份后,再查吉日。

吉日由十二值日确定,分别为:建日、除日、满日、平日、定日、执日、成日、收日、破日、危日、开日、闭日。

判定依据:建、满、平、收是黑道日(不吉利);除、危、定、执是黄道吉日;成、开是还可以;闭、破是犯忌。

黄历上在日期下方分别标注了“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12个字,对照查阅,具体日期就可以确定了。

当然还有星象神煞来推算吉凶祸福等等的办法。

正婚礼

亲迎:李广汉借钱租了一顶轿子,由李小子在黄昏(古人以阴阳表述万事万物,而黄昏恰好是阴阳更替之时。男子属阳,女人属阴,男女结合对应阴阳更替,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的时候去赵屠夫家迎娶新娘。

迎回亲后举行仪式。

共牢合卺:夫妻双方同吃一个鼎里面的肉,各拿一杯酒相对饮用。寓意夫妻合体,以后荣辱以共,变成亲人。

解缨:新郎解下新娘头上寓意着许婚的红头绳(确定双方婚姻关系的信物,女方订婚后用它束发,成婚时由新郎亲手解下)

婚后礼

妇见舅姑:妻子称呼公公为舅,称呼婆婆为姑。第二天早晨,妻子端着枣(早起)、栗(颤栗表示尊重)和腶修(干肉表示振作)在公婆门口等待。

舅姑醴妇:妻子侍奉公婆进食以表示恭孝,长辈表示关怀,至此新妇正式成为男方家一员。

后世的婚礼均在这个程序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实事上当时的贵族结婚的程序、内容更加繁琐,相反的是平民的结婚程序相对简化,意思表达到了即可。

【属于王政君的机遇】

公元前52年,太子的宠妾司马慧死了,给太子留了一句遗言:我是被你的其他小妾诅咒死的(妾死非天命,乃诸娣妾良人更祝诅杀我。)这可真是有些人死了,还不让其他人活。

太子是个情种,因为司马慧的一句话,不仅厌恶了其他小妾,更是弄得自己日渐消瘦,整天半死不活病恹恹的。

既然现有的不喜欢,那就继续选吧,堂堂的一国太子还能缺女人?

王政君敏锐的意识到,这是自己一生中最大也可能是唯一的一次机会,她不敢有这次不行,下次再试的想法,更不敢寄希望于太子再死个专情的女人,再来一次选美的幻想。

机遇很重要,把握住机遇更重要!

经过王皇后主持评判的皇家“家人子”选美大赛通过容貌、才艺、气质、学识等等的比拼,顺利脱颖而出了五位佳丽,王政君赫然位列其中。

这应该与入宫前王禁对王政君的良好教育是分不开的,容貌是天生的,才艺、学识尤其是气质是需要通过学习慢慢积累和培养的。

由此看来,多学点知识还是好的,保不齐哪天就派上了大用场。

太子的专场相亲会在太子不知情的情况下展开了……

某天,太子来看望王皇后,看见王皇后身后站着五位气质出众的宫女,不由的多看了几眼。

太子走了以后,王皇后打发长御(皇后身边宫女的管理者)去征求太子的意见,太子压根对五个人没啥印象,碍于王皇后的面子,慢吐吐的说了一句:

“有一个人还可以。”(此中一人可)

到底是太子,说话就是有水平,说了跟没说的一样。到底是谁可?高的、矮的还是胖的、瘦的?是五个人其中有一个可以,还是五个人站在中间的那个可以?

王皇后听到长御汇报的时候也是一脸懵逼。

“皇后,我知道是谁。”长御插了一句话。

“那你就负责去办吧!”当夜,王政君就被送进了太子的寝宫。

太子只不过扫了几眼,长御为什么就敢确定是谁?答案就在王政君这里。

首先,王政君为了这次被选择的相亲,特意穿了一件绛紫色的裙子,而其他四人统一穿的是宫装,形成了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和“对比效应”。

其次,当五个人在王皇后身后站立的时候,王政君提前站在了最靠近王皇后的一侧,因为这是太子拜见完王皇后最大概率就坐的地方,形成了“近因效应”,事实证明太子确实距离她最近。

最后,王政君平时温婉、端庄、聪慧和王皇后的性格差不多,给长御留下了“成见效应”的映像。

本来是偶然事件,却因为多重细节的叠加变成了必然事件。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幸运女神对王政君的眷顾才刚刚开始!

说来也奇怪,太子拥有司马慧在内的小妾十数人,多年来都没有生下一个皇子,王政君与太子仅仅春风一度就孕育了龙胎(太子后宫娣妾以十数,御幸久者七八年,莫有子,及王妃一幸而有身。)

公元前51年,王政君临盆,生下了皇世子。汉宣帝对孙子非常喜爱,亲自赐名刘骜,这就是后来的汉成帝。

王政君母凭子贵,被封为太子妃。

幸运女神对王政君的眷顾还在继续!

公元前49年,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登基,称汉元帝。刘奭册立三岁的皇世子刘骜为太子,立王政君为婕妤(仅次于皇后的称号)。

三天后,立王政君为皇后。至此,王政君母仪天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王政君的祖父王贺共生王禁、王弘二子。作为王政君的父亲,王禁以女为贵成为第一个受惠人,先被提拔为丞相府少史,后被封为阳平侯,授予“特进”(赐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朝会时位仅次三公)荣衔。

王老大人对王政君长远的教育投资获得了巨大的回报,封侯的奢望自己没博来,女儿替他挣来了。王禁的弟弟王弘被提拔为长乐宫卫尉,负责护卫长乐宫。

汉宣帝曾评价太子刘奭:乱我家者,太子也!知子莫若父,事实证明,刘奭确实不适合做皇帝,更适合做一个逍遥的王爷,

在他眼里,责任不重要、权利不重要、江山也不重要,自己的活的舒坦才是最重要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