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徒劳
近几年天灾肆虐,吏治不景气,民生疾苦,时有暴乱。皇帝忧心家国天下,由惰政转为勤政,五日一小朝,十日一大朝,除非龙体有恙,大朝改小朝。
皇帝龙体欠安,大朝改为小朝,三品以上官员聚集养心殿,就徐相请辞,推荐谁来接替相位。殿内群臣免不得论资排辈起来,资历浅的推荐资历老的,资历老的相互谦让,党同排异暗流涌动。
皇帝一时难以取舍,便明知故问,问徐相是何原由请辞。徐相如实回禀。皇帝一边说徐相做得对,一边又说徐相未免小题大做,弄得徐相形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决心辞去相位,徐相为了给自己找理由,将“宗圣”曾子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搬了出来,以教子无方、治家不严为由,说自己齐家失败,无德无能辅助君王治国平天下。
殿内,除了见识浅短的太监与宫娥,其他人无不肚明心知,朝廷吏治腐败,跟皇帝教子不得法、治家不严脱不了干系。也正因为如此,在有些人看来,徐相说他教子无方、治家不严,是在指桑骂槐中伤皇帝,当治他一个腹诽之罪。
天子威严神圣不可侵犯。但要治徐相的罪,就得先承认皇帝真就治家不严,且教子无方,愧对那些因此受害的天下百姓。皇帝虽知事情属实,但不想节外生枝于徐相不利,说什么也不愿承认自己为人做事有失。
端王、宁王为驱赶徐相出朝堂,重伤齐王羽翼,纠集死党拜求皇帝治罪徐相。而齐王得知徐相即将成为誉王的岳丈,疏远自己是迟早的事,不想好了誉王,同时忘了多个朋友不如少个敌人,竟也想着落井下石,无意中相帮起端王、宁王来。
誉王见形势于徐相越来越不利,急于为徐相求情,竟然也将《大学》中的“八条目”拿来一用,虽用的不好,迎来多人私下嘲讽,却为皇帝顺势而为的想法打开了窗口。
皇帝问誉王,何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誉王一向贪于舒适,疏于才学,哪里懂得这些。皇帝一来想告诫誉王要勤于学习,二来想借机敲打一下他人,命令誉王知道什么说什么。
誉王也不想皇帝因自己的无知而失威,将《大学》里边的一段话一字不差的背了出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皇帝问誉王何为格物?何为致知?何为诚意?何为正心?誉王一时回答不上,嘴里将“孩儿”两字重复几遍,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以“孩儿不知”四字结尾。皇帝不喜道:“你不是喜欢《大学》吗,回去好好朗读,要是不能做到通篇倒背如流,罚俸禄一年。”
誉王无辜中箭,好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不敢当着朝臣们的面忤逆父王的旨意,只好应承下来,至于日后能不能通篇背下,就看能不能祈祷神明赐福了。
皇帝见怒斥了誉王,好些臣子欢喜不已,心头不由得气往上涌,冷笑道:“诸位爱卿,刚才誉王有句话背诵的好啊!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是用来斥责臣子不该幸灾乐祸的话,没想到被杨怀宁解读成了“陛下圣明”。皇帝此时急需圣明,便问杨怀宁,朕何来圣明?
杨怀宁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陛下愿以天子之尊,与庶人同德修身,何愁民心不依附,何愁治理不好国家,何愁安定不好天下。民心依附,天下安定,国祚永昌,陛下岂能不圣明!”
此话虽多有奉承之意,却极合皇帝心意,只因天下帝王最朴素的愿望,莫过于自己活得随心所欲的同时,天下安定,国祚永昌。只见皇帝开怀一笑,问杨怀宁:“那依卿看,徐相说他治家不严,愧对朝廷信任,不配再居相位,朕是恩准他请辞告老还乡好,还是将他降职留用好?”
杨怀宁回道:“回禀陛下,依臣之愚见,徐相为陛下统领百官、佐理国政,一言一行当为天下官员之表率。他家大郎为官不慎,好如他身上的朝服不小心染上了污渍。若不及时脱下清洗干净,或换上一件干净的,位列朝班未免有损朝廷威仪。陛下恩准他请辞告老还乡,相当于让他脱下朝服清除污垢,陛下将他降职留用,相当让他换上一件新的。”
皇帝觉得有些道理,看向徐相说:“徐相,国家正当多事之秋,朕与朝廷皆离不开你这般股肱之臣。虽说让你清除朝服上的污垢是好事,但清除起来需要时日,还是换一件新的位列朝班吧。”
太子、严松等人,见皇帝压根就没打算让徐相离开朝堂,连忙出声支持。有人支持,皇帝不算孤军奋战了,很是自信地看向国舅苏达仁,笑问道:“苏爱卿,你看徐相明日位列朝班,穿一件什么品级的朝服合适?”
try{ggauto();} catch(ex){}
苏大人觉得皇帝这个时候问他话必有深意,可思来想去,因六部官员人满为患,要想不伤害到同僚,又能回答好陛下的问话,除了主动让出户部侍郎之位,好像别无它法可行。于是说道:“陛下,请恩准臣辞去户部侍郎之位,给徐相担任。”
这般明事理,皇帝乐意成全。徐相坚决不受。端王、宁王、齐王三人也同时眼前一亮,心想一个是誉王的舅舅,一个是誉王的准岳父,若将此二人一并拉下马,誉王就是有心觊觎皇位,也无处借力。
三人心念于此,不约而同地支持徐仁枫出任户部侍郎,夸赞苏达仁为了朝廷不计个人得失,实属大义之举。皇帝本就这般打算,齐王、宁王、端王虽用心不善,却正中下怀,连忙询问其他大臣的意见。众臣不管心地好坏,都出声支持徐相出任户部侍郎,皇帝顺应人心任命徐相为户部侍郎。
徐相一来儿子犯错,不能忤逆圣意;二来报国心切,无意远离朝堂;三来君无戏言,迫不得已接受皇帝任命,暂代户部侍郎之职。
右相之位既已空出,选谁接替相位成为当务之急。热衷举荐的人乐此不疲,受到举荐的人却诚惶诚恐,只因徐相请辞是因为官袍有污,而殿内又有几人敢说自己的官袍硬是干干净净。
而皇帝心中虽有人选,却碍于众臣颜面,不好直接说出口。见各方势力都想自己人出任右相,争执多时不下,便将目光投向静默一旁的兵部尚书张守城,问他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张守城终于被皇帝在意到,高兴至极,笑答道:“陛下若觉得老臣的话管用,就选杨怀宁为相得了。”皇帝笑道:“朕说爱卿的话管用,但也得服众不是。”张守城说:“论资历,杨怀宁不输在场的任何一人。论人品,跟在场的诸位比,他有过之而无不及。论才能,朝廷六部,他都或多或少呆过一段时日,可谓全才。”
“父王,张老将军言之在理,杨大人出任右相再合适不过。”太子静待一旁察言观色,见皇帝听了张守城之言笑容灿烂,该是有意让杨怀宁出任右相,连忙出声支持张守城的提议。靖王跟上太子附议。
襄王、林元治、严松、誉王、苏达仁等人虽各怀心思,却从未将杨怀宁当成敌人,见太子与张守城极力举荐杨怀宁,皇帝看上去又好像有意为之,免不了想锦上添花,落个顺水人情,出声附和来。
有了太子、张守城、严松、林元治等人的支持,杨怀宁在众候选人中,算是脱颖而出了。皇帝内心不胜窃喜,问徐仁枫,由杨怀宁接替相位他是否可放心?
徐仁枫觉得是时候说句狠话了,大声说道:“臣是陛下之臣,只要陛下放心杨大人出任右相,臣等别说一百个放心,就是一万个不放心,也该惟陛下之命是从。”
此言一入耳,好如一根银针扎在好些人的心坎上,疼痛难耐。只因不以皇命是从,就是不忠,不忠之人的话,皇帝就算不将其当成放屁,也无须采纳。
严松、林元治、苏达仁、太子等人异口同声道:“陛下(父王),徐大人言之在理,臣等(儿臣)附议。”皇帝要的就是君臣同心,看了齐王、宁王、端王三人一眼,笑问道:“齐王、宁王、端王,你们三人意下如何?”
以“王”相称,而不以“儿”相称,可见皇帝对选谁为相,已没将他们三人的意见放在心上了,三人那还敢持反对之声而自讨无趣,不也改口支持杨怀宁来。
皇帝笑道:“既是众望所归,朕就依众爱卿所请,任命杨怀宁为右相,与严爱卿一起,替朕统领百官,佐理国政。”
众臣高呼“陛下圣明”,杨怀宁叩谢皇恩。相位之争落幕,严松记起一事,急忙向皇帝禀明来,说:“陛下,杨大人已出任右相,礼部尚书之位空缺,臣举荐原户部侍郎苏大人接任此职。”
皇帝感念严松善解人意,温温笑了笑,扫视众臣一眼,笑问道:“众卿家以为如何?”
靖王觉得杨怀宁能晋升相位,当归功于誉王与徐家的联姻,苏达仁是誉王的舅舅,理应支持一下。勇敢的站出来,大声说:“父王,就苏大人刚才主动让出户部侍郎之位,其胸襟与气量,绝非常人可及,由他出任礼部尚书,儿臣心服口服。”
见靖王都愿意做好人,太子、襄王自问不能做坏人,出声力挺苏达仁。誉王见在场七兄弟,已有三人支持舅舅,自己若再不出声,未免不近人情,出声支持。
齐王、宁王、端王先前为自己精于心计洋洋得意,没想到最后,除了将徐仁枫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敌人,一无所获。自叹技不如人之余,见木已成舟实难更改,不也欢欢喜喜出声支持苏达仁。
既无反对之声,皇帝承众卿所请,任命苏达仁为礼部尚书,一等众臣告退,受不住恹恹欲睡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