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学 > 崇祯新明:从卢象升战死开始 > 第51章 强烈相信(三)
加入书架 推荐本书

第51章 强烈相信(三)

小说:崇祯新明:从卢象升战死开始作者:止起斋主人字数:1154字更新时间 : 2024-12-30 20:08:14
最新网址:www.qiwenxue.com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方贼情看似平息,可剿兵难撤,内含极大隐患,朕不得不忧虑尔”

这就难说了,湖广、四川地方远,前线的湖广巡抚方孔邵、郧阳巡抚戴东旻、五省总理熊文灿才是直接负责人,后方的杨嗣昌、薛国观即便想做事也有点困难。

杨嗣昌到底还是选择相信熊文灿,毕竟这人是他举荐的:“皇上,当下南方还是暂取抚字为妙,只要那些人安分守己,不再公然犯上作乱即可。另外,谷城百姓反映龙在田所部滇军扰民,总理熊文灿建议将龙部调回云南”

崇祯大感惊讶:“龙在田扰民?让他回云南老家?”

这龙在田是云南石龙土司,离谷城几千里远,一来一去,估计得半年,这一走想再回来可就难了。

洪承畴眼睛微微眯起,似是感觉到了什么不对劲,可到底没有说什么。

前番崇祯曾写信给熊文灿要他设法给龙在田增兵,没想到熊文灿还挺“刚”的,不但拒绝增兵,还要把龙在田赶回老家。

熊文灿情商当然没那么低下,他私下写了信解释,认为给龙在田增兵的理由不充分,且不必要,认为此举有可能刺激张献忠使其提前反叛。

想着熊文灿的回信和奏报,差点把崇祯给气笑。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官做到五省总理这样一个高位的,只能说是命运使然。

此人跟杨嗣昌一样是个典型的佛教徒,但跟杨嗣昌基本不把信仰代入朝政不同,很明显他已经把自己的宗教倾向代入到了工作当中,善心满满,对待属下颇为优容,又很有信誉,正是在他手上那郑芝龙才归顺朝廷并且屡建大功,肃清了东南海面,为朝廷减去了一个大患。

可是张献忠毕竟不是郑芝龙。

他这样一种做派,在张献忠这样的魔王眼里就是无能和软弱,那是绝对要吃大亏的。

但此举确实很符合朝中一些文人的认知: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德服人,“贼亦陛下之赤子”。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从积极的一方面看,除了张献忠这个必反的因素外,农民军里面还有一些态度摇摆不定,在“反与不反”之间犹豫的人,如花关索王广恩、过天星惠登相等,熊的策略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如果这些人都能像刘国能一样,那就再好不过了。

能吗?

很有可能。

他们原先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农民罢了,现在通过造反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实力。摆在前面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投降做大明版的宋江,要么造反被灭门。

只要朝廷在此次与东虏的作战中表现出足够的实力,这些人大概率不敢再次铤而走险。

毕竟,多次反叛一个人的信誉是要彻底垮掉的,到那时候就真的没治了。而张献忠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屡次反叛,还由于毁了中都凤阳的皇陵,知道这个罪过是绝对无法宽恕的,所以早早就定下再次反叛的决心,而其他人显然就好多了。

所以,就让熊文灿好好地安抚他们吧。

只要他们绝大部分人不反,那么熊文灿的成绩就是有目共睹的,将来就可以饶他一命。

但前提是必须要孙传庭在北直隶打出明军的威风,让这帮人望而生畏,心惊胆战,否则一旦表现出不堪一战、软弱可欺的模样,内外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都会瞬间跳出来。

try{ggauto();} catch(ex){}

考虑到这一点,崇祯顺水推舟,但还是打了折扣:“让龙在田归湖广巡抚方孔邵麾下听用吧,他不老抱怨自己骑兵只有1000太少吗?就让龙在田去帮他吧。另外,让熊文灿除了张献忠之外,其他降将的安抚事宜也要做到位,多去走一走,看一看,多和大家伙联络下感情”

说起了南方战事,蔡国用倒是想起了什么似的,眼中精光一闪,可随即又黯淡下去。

“蔡阁老可是有什么好主意?”

崇祯也有点好奇,这人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事呢。

蔡国用瞅了一眼杨嗣昌,徐徐说道:“陛下,此前被弹劾去职的湖广巡抚余应桂人才难得,废弃不用十分可惜,此人任职地方多年,于民事、兵事方面卓有建树……”

话还没说完,杨嗣昌就反对了:“皇上,那余应桂除了让人种番薯外其他也属平常,至于兵事,前番屡次阻挠五省总理的招抚大局,此人获罪是罪有应得”

番薯?

想起来了,这人跟蔡国用一样是江西人,在福建当过几任知县,因政绩不错成为御史,没想到胆子大的惊人,竟敢上疏弹劾毕自严、杨鹤、周延儒这样的大佬。崇祯7年开始在湖广地区“深耕”,历任巡按御史、巡抚,也算一方大臣,威势颇大。但之前熊文灿坚持招抚,他屡次反对,被熊文灿和杨嗣昌弹劾,现在监狱里呆着。

这人是蔡国用的江西老乡,却是杨嗣昌的“仇人”——既有私仇又有政见的不同。

这人历史上好像是孙传庭败亡之后明廷的又一根“救命稻草”,最后一任三边总督,可惜那时陕西已为李自成所有,上任都没法上任。

崇祯只觉眼前一亮:“这番薯在救灾方面功效如何?在河南、山东等地可有种植?”

后世的番薯当然是救灾必备物,亩产量可达数千斤,可在这个时代如何还真不好说。

程国祥显然也研究过:“皇上,这番薯在万历年间传入大明,现在福建一带种植较多,颇为耐旱,亩产量约有700多斤,余应桂曾在福建海澄当知县,引导乡民种植以救灾,很有成效,以至当地有顺口溜说‘余应桂,番薯官,种番薯,满山仑。吃番薯,带皮吞,积薯渡荒无饥馑’,只是这番薯口感较差,吃多了肠胃不适,中原等地种植并不多”

难为他记得这么多,这么全,这帮站在科举顶端的怪才真的是让人无语。

略一沉吟,崇祯说道:“在东虏、流寇、天灾这三大敌人面前,余应桂的那点罪责好像也算不得什么,这样吧,司礼监派人去问问他,问他对自己的罪责可有反省,若有反省,让他出任济南知府、山东按察司副使管济南兵备道吧,好好地救济下当地民生,也让他在北方多种些番薯看看效果”

东虏大部队撤走,济南算是“收复”了,一下子济南知府、山东布政使、山东按察使、济南兵备道、历城知县的缺都出来了,很多人都盯着这几个位置。甚至连山东巡抚的缺好多人也盯上了——那颜继祖身犯“失地”“陷藩”两项重罪,此番恐怕再难保住巡抚的位置。

王承恩立马应下,杨嗣昌也不好多说什么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