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跟多尔衮玩阴的(三)
没过一会,翰林学士席中王汉出列,说道:“我们在这里想着出奇制胜,敌人可能也在想着类似的法子,办法可能有很多,可其中必然有一条是围魏救赵”
众人的精神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
崇祯也含笑向他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这位颇有仙风道骨的翰林侃侃而谈:“敌人围魏救赵,目标肯定就在前锋镇的三座城池,不是锦州就是松山、杏山,毕竟前锋镇抽调了大量援军到了关内,这三座城每城现在只有几千人守护,乡兵也少,而东虏老家可是还有两黄旗这样的精锐,还有孔有德那几个东江叛将,他们手上可是有大量火器和炮队的。
他们以为攻击这些地方不难,我军何不在这些地方做点文章呢?”
洪承畴与杨嗣昌互相对望了一眼,不约而同点了点头。
陈新甲眉头紧皱,为难地摇了摇头:“我军不久前刚刚往辽东回调了两个营,如果再调兵,关宁军在关内的兵力会不会太少了?”
王汉笑道:“本兵大人不必忧虑,不用那么多兵的”
看这个人语焉不详的样子,杨嗣昌知道他后面还有话,只是不方便在公开场合说,也就不再追问了。
王燮也有提议,却是关于宣传的:“我军虽然经过多日团练,但往日都对东虏颇为恐惧,需要抱团壮胆,所以鼓舞士气十分重要,微臣建议,组织专业人员到军中宣扬陛下的各种德政,诸如爵位、赏赐、近期的胜利等,以鼓舞大军士气,这些事情颇为复杂,单靠军中的几个人恐怕还是不够”
这是后世部分政治委员的责任呐,亏他想得出来,能把事情理的这么细。
大明军中也有类似的人,基本都是监军太监,不过工作一般只做到将领级,就是开会时说几句鼓励的话而已。
崇祯点头,王承恩在士气一栏写下“组织团体”四个字。
冯元飚接着又说到装备:“若论短期大幅提升杀伤力,还得是火器火攻之法,要是毕懋康、韩霖在就好了,他俩可是这方面的大行家,肯定能给东虏一个前所未有的教训”
挺熟悉的两个名字,终于有人提了。
崇祯大感兴趣:“毕懋康朕知道,之前进献过一本《军器图说》,韩霖是谁?冯少卿可详说一番”
见皇帝一副求才若渴的模样,冯元飚与有荣焉:“毕懋康虽年老体弱,可依然壮心不已,在家教了几个弟子;这韩霖是山西绛州举人,曾于读书之暇,学兵法于徐光启,学铳法于高则圣,现已是三晋名人,许多大帅都请他过去辅助战事,颇有成效”
崇祯连连点头:“贤才久困民间,此朕与内阁诸臣之过也。派人去请,朕的舍人院现在还没有人呢”
内阁几人赶忙请罪,皇帝免其罪又勉励一番,算是趁机做了一把秀。
王承恩已经在特别兵员下面写下了毕懋康、韩霖两个名字。
见此情景,范复粹也附和道:“陛下,钦天监的西洋传教士汤若望在火器制造方面极有见识,近期帮工部铸造大炮颇有成效,据他所说,南方还有不少类似的人才……”
不等他说完,崇祯就准了:“让他派人去请,工部可提供一应费用。朕也听说了,汤若望在军器铸造、历法编制、矿业勘探等方面卓有劳绩,此番铸造大炮实为军功,战后论功行赏。若果有成效,也可授予相应爵位”
try{ggauto();} catch(ex){}
王承恩将汤若望的名字也写在了特别兵员的下面。
随后又有不少人提意见,有的还可以,有的则荒诞不经,兵部的几个人一下就将其否决掉。
慢慢的,竟然形成了“他人提想法,兵部几人审核”的局面。
这个场景挺熟悉的,崇祯不由笑道:“卿等位列本兵、职方,总是审核他人,否决他人,自己可有什么出奇的招数?”
陈新甲苦涩一笑:“臣等惭愧,在兵部整日忙得晕头转向,却都是些细枝末节,今天见识陛下的方法,大受启发”
张若麒和马绍愉也唯唯称是。
看着三个人,又瞟了一眼洪承畴,崇祯总是有股不祥之感。
历史上,明清之间的大决战松锦之战,明军失利就在于这张若麒、马绍愉奉了陈新甲的命令,到前线不断催促洪承畴出战造成的,今生不会重蹈覆辙吧。
“卿等总理部务,固然要处理日常杂务,可更要从全局出发,从胜利这个根本目标出发,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为了某个杂务牺牲整体大局。尤其选拔将领要注意其操守和能力的平衡,千万不可用债帅,还没有上任就欠一屁股债,上任了还不是死命捞钱,这样的人你还能指望他打胜仗?”
债帅问题也是个老问题了,否则尤世威这样的宿将不会赋闲在家,而那倪宠却占着山东总兵的高位在混日子。
张若麒等人也委屈,要不是朝廷穷得叮当响,兵部又怎么会用债帅,这都是为了陛下你而变相卖官呐!
何况这还都是惯例了。
兵科给事中张缙彦全程没怎么说话,但朝野间名望不小,崇祯又问起了他:“听说濂源做事讲究寻根究底,于兵事亦有相当见解,今天为什么一言不发?”
这人倒是实在:“臣出身中州,夙来蠢笨,不善出奇,‘兵者诡道也’,臣若领兵肯定为人所骗,一败涂地”
众人不禁莞尔,几个翰林学士却连连点头。
崇祯则是五味杂陈,这还是“知兵”的大臣,在朝野间颇有名望的人,在原本的历史上,还出任了兵部尚书。
如此人物主持兵部,无语至极呀!
至于另一个给事中李希沆,简直令人恶心!
这人似乎还是方阁老推荐的。
这大明朝的兵戈战事就是这么一群外行在天天在“监督”着,弹劾这个弹劾那个,天天对着孙传庭、卢象升这样做事的人说三道四,和这些人相比杨嗣昌竟是如此卓尔不群。
还记得那金声的兄弟刘之纶从翰林庶吉士一跃成为兵部侍郎,带兵去收复遵化,刚出京到了通州,还没打仗呢就被科道言官弹劾,让刘之纶心寒至极。
……
在崇祯的“逼迫”下,现场绝大部分人都说了自己的意见,整个屏风上除了训练、外交两栏外,密密麻麻的都是字,众人看得心旌摇曳,成就感顿生。
但这只是想法而已,要想将其变成实际的战力和东虏的首级,还必须经过一番辛苦的执行活动。
最后,杨嗣昌总结陈词,强调了保密纪律,几个中书舍人、翰林编修赶紧将这些内容变成一个个执行计划,时间、执行人员、监督人员等一一明确。崇祯则与杨嗣昌、洪承畴、谢文英、王汉再次商议许久方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qiwenxue.com。奇文学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qiwenxue.com